陜西西咸新區海綿城市亮相巴黎世界氣候大會
12月4日,記者從西咸新區管委會了解到,西咸新區海綿城市建設成為中國政府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樣本之一,登上目前正在舉行的巴黎氣候變化大會舞臺,受到好評。
在中國政府向大會提供的專題片《應對氣候變化——中國在行動》中,西咸新區作為海綿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突出典型,展現在世界面前。西咸新區是我國西北地區首個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經過4年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創新實踐,在海綿城市試點核心區灃西新城,通過實現建筑與小區對雨水應收盡收、道路與綠地自然收集、中央雨洪系統調蓄,構建三級雨水綜合利用體系,初步形成海綿城市體系。
強降雨導致的城市內澇已成為中國城市的通病。灃西新城海綿城市實踐,能夠吸收、存蓄、滲透、凈化雨水,補充地下水、調節水循環,讓水在城市中自然遷移。經測算,總面積約450公頃的綠地系統,每年可以吸收270萬立方米的雨水,使城市防洪能力提升兩倍以上,可實現85%以上的雨水綜合利用。
日前,中國首個干熱巖供熱PPP項目在灃西新城啟用。與此同時,綜合地下管廊、以住宅產業化推動的節能建筑也在西咸新區迅速鋪開,成為綠色發展理念的重要實踐。
編輯:wangying
相關閱讀
襄陽市出臺海綿城市建設規劃
讓雨水自然滲透、就地消納,城市不再出現內澇。記者昨從襄陽市規劃局獲悉,《襄陽市中心城區海綿城市專項規劃(2016—2030)》獲市政府批復。【詳細】
老城新生:武漢“海綿經驗”或全球推廣
近日,歐盟地平線2020計劃的綠色生長項目組來到武漢,計劃將武漢市開展海綿城市建設的探索與實踐活動作為【詳細】
觀察:國家級海綿城市“延遲交卷”為哪般?
2015年,住建部、財政部等部委聯合開評了首批國家級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按照申報要求, 試點海綿城市建設周期為兩年。但3年過去了,本該去年就驗收的項目到目前為止還在緊鑼密鼓地建設,這是為什么?【詳細】
上海浦東:大力推廣海綿城市道路核心技術
記者從日前召開的浦東新區第九屆學術年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