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新德里成世界“霾都” 專家稱城市規劃不合理
相比PM2.5,民眾更關心用電
專家稱印度政府治霾措施成效不佳,首先要歸結于印度聯邦政府推行政策能力有限,其次是政府經費有限,治理霧霾會觸及民眾眼前的利益。
面對霧霾,印度政府采取了混合拳來應付,其中機動車治理就是一項主要內容。
1998年,印度最高法院下令讓新德里的出租車、三輪車和公交車改用壓縮天然氣,但此舉對空氣質量的改善效果相當短暫。近來,印度政府再次禁止在新德里及周圍地區注冊購買運動型多用途車輛和其他發動機排量達到或超過2000毫升的車輛。印度首都地區首席部長凱杰里瓦爾要求城市居民更多選擇公交車出行,他還間接要求市民購買低排放汽車。
除了交通限行措施,印度政府還在新能源推廣上發力。在去年的氣候變化大會上,印度總理莫迪雄心勃勃地表示,“我們已經定下雄心壯志,到2030年,印度將在2005年的基礎上減少35%的碳排放量。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將大力推廣可再生能源,比如到2022年,我們將增加1750億瓦的可再生能源。”莫迪還強調,印度將不斷擴大森林覆蓋率,以吸收至少25億噸二氧化碳。
對于這樣的轉變,環保人士認為這還不夠。他們要求政府出臺更多規定,因為除機動車外,導致新德里空氣惡化的還包括做飯的爐火、夜間取暖的明火、露天焚燒垃圾、煤電廠以及城市周邊的磚窯、焚燒田間的作物梗、沙漠飛沙以及沒有遮攔的建筑工地等。
印度政府采取了這么多措施,為何空氣污染遲遲不見好轉?
王旭認為,這首先要歸結于印度聯邦政府推行政策能力有限。王旭解釋說,印度是一個小政府大社會,各邦都有各邦政策,每個邦會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使用清潔能源,很多邦承擔不起推廣新能源的費用。其次是經費有限。由于實行選舉體制,每個執政黨都要討好選民,會將大量資金用于福利補貼。目前,新德里仍有這種補貼。這使得政府的預算資金捉襟見肘,用于改善空氣質量的預算就很少。
相比能源改革的阻力,印度改善環境最亟須解決的難題是經濟發展優先還是保護環境優先這個難題。雖然莫迪直言要在印度發展綠色經濟,但印度代表在聯合國氣候大會上也強調,讓廣大人口擺脫貧困是印度政策的重點。實際上,印度改善空氣質量確實面臨很多經濟壓力,此次新德里整治柴油車輛令投資者、汽車經銷商和制造商十分不滿,他們警告稱限行措施可能會破壞印度汽車銷售的復蘇。
除了政府層面,推廣新能源還關系到民眾的切身利益。比如,印度一直被用電不足所困擾,在很多印度普通民眾心中有電用最重要,他們不在意是否使用了清潔能源來發電。去年,新德里由于連日停電導致民眾抱怨聲不斷,民眾上街抗議要求解決停電問題,在這樣的壓力下,政府自然難以下決心廢除用煤來發電了。
在王旭看來,莫迪的政策更加務實。今年,印度會有邦選舉和上院選舉,莫迪的著眼點應該會是經濟,環保不是優先考慮的問題。“印度暫時不太可能走出經濟發展和環境污染這個怪圈。以印度目前的能力,若選擇發展水電,會涉及克什米爾問題。因此,印度現在積極發展核電,雖然與美國簽署民用核能合作,但沒實際作為。”王旭說。
霧霾天增多,民意開始轉變
外媒報道稱,與日益惡化的空氣質量相比,更令外界擔憂的是印度民眾在空氣質量方面對政府的呼聲依然不夠。
在空氣污染監測方面,新德里目前只有幾十個監測站,還不能形成完善的空氣質量監控網絡。但外媒報道稱,與日益惡化的空氣質量相比,更令外界擔憂的是印度民眾在空氣質量方面對政府的呼聲依然不夠。
耶魯環境法與政策中心環境表現評價項目主管徐安琪表示,印度政府公開空氣完整數據的壓力不夠大。直到去年,印度媒體才開始大量報道空氣污染問題。王旭表示,“印度有少部分講英語的精英,他們很在意環境問題,因此印度英文報紙會比較關注空氣污染問題。但對于大部分普通民眾而言,他們不太關注這個話題,一些當地語言的報紙就很少報道空氣污染問題,因為他們的讀者更關注溫飽議題。”
新德里民眾對于污染的重視程度也不夠高。20歲的阿康克沙·辛格對美國媒體說,“我不認為污染是新德里的主要問題之一”。阿康克沙·辛格是工程專業學生,住在新德里郊區,他認為新德里污染問題沒有周邊城鎮那樣嚴重。像阿康克沙·辛格這樣的人,在新德里并不算少數。
印度的富裕階層雖然更加看重生活質量,但一些富裕的印度人因為空氣質量惡化正在考慮出國,而不是想方設法治理空氣問題。去年莫迪總理訪美時表示希望印度裔美國人能夠回到印度投資,當時美國媒體直言,印度不斷惡化的空氣質量可能使一些人望而卻步。
去年,新德里空氣治理頻繁亮“紅燈”,已在一定程度上喚醒了當地民眾。帕薩·博蘇表示,民意已出現一些轉變。“在2015年印度排燈節期間,我們發現當地民眾對空氣污染的態度發生了轉變,出于對空氣污染的憂慮,人們在節日期間燃放煙花的數量下降了約50%。”以往每逢排燈節,煙花爆竹響徹云天,直至午夜,彌漫的煙霧或將持續數日,常常引發嚴重的空氣污染。
對于解決印度空氣污染問題的根本之道,帕薩·博蘇認為,印度正在大力發展太陽能發電。與此同時,印度也在著力改善現有及新興城市的公共交通規劃,提高公眾意識,讓公眾參與到改善空氣質量的工作中。
編輯:zhaoai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