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堅:推進新型城鎮化改革 建設“中國式慢城”
二、“中國式慢城”的探索與實踐
我國城鎮化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運用慢城理念推進城鎮化,不能亦步亦趨,既要吸取國際慢城優秀因子,更要適應我國城鎮化發展階段,挖掘“中國元素”“地方元素”,探索建設“中國式慢城”。樂山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厚重的歷史文化、獨特的人文精神,在中心城區、小城鎮、新農村三個層面的建設中,運用慢城理念進行規劃,作為新型城鎮化建設路徑選擇之一,提高城鎮可持續發展水平。
構建城市健康慢生活。堅持“山城一體、景城一體”,用“全域旅游”的理念規劃建設城市,做到城市規劃、土地利用規劃與旅游規劃相統一,統籌協調、科學布局功能區塊、建筑群落、綠化亮化、城市小品,打造便捷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讓城市環境建設功能化、基礎設施景觀化、旅游綜合服務配套化。一是打造城市綠心——構建城市“慢行”系統。將樂山中心城區9.4平方公里的生態綠地,進行規劃保護提升,建設10多公里環形綠道,布局特色生態景點、濕地、廊橋,實現“森林在城市中,城市在山水中”的美景,成為服務于市民的開放型城市生態文化公園。城市綠心公園已經成為城市居民休閑好去處,平均每天在此漫步休閑的市民近萬人。二是打造青江新區——構建城市“慢居”系統。依托樂山青江高鐵站所在區域的資源稟賦,融入創新元素與生態網絡,突出地域文化底蘊,將樂山山水文化、民俗文化、佛文化等系列文化元素,經抽象處理在本區域內加以展示,形成特定的景觀空間與場所,成為“宜居、宜業”的城市新區。三是打造嘉州長卷——構建城市“慢食”系統。將景區配套與棚戶區改造相結合,將岷江東岸沿線舊城全面改造,形成樂山大佛景區的補充與延伸,以慢行休閑步道串聯,布局明清風格建筑群的街區,云集樂山地方名食及茶館、酒吧、咖啡廳,形成占地18萬平方米,集商、旅、文、居的濱江休閑慢城。
構建旅游休閑慢生活。圍繞建設國際旅游目的地,打造旅游度假新型小城鎮,使城鎮既是城市的景區,又是旅游的景點。一是打造峨眉河度假小鎮——構建“田園慢城”。依托峨眉河連接峨眉和樂山的自然風光帶,對峨眉河的環境地貌、歷史文化、建筑特色深入研究,規劃多個不同文化特色的旅游度假小鎮,將樂山峨眉兩地旅游串聯,成為多中心的旅游服務節點,開辟樂山休閑度假旅游新市場。二是打造峨眉山黃灣武術小鎮——構建“健身慢城”。依托峨眉山門禁第一鎮的優勢資源,在峨眉山市黃灣鄉,通過導入綠島旅游慢道方式,形成以峨眉河和綠道旅游慢道所自然形成的四個各具特色的主題小鎮:北部的山區峨眉居小鎮,南部河灣的峨眉武術小鎮,西部的峨眉溫泉小鎮和東部的峨眉田園小鎮。目前武術小鎮已基本建成。三是打造峨眉院子——構建“度假慢城”。依托優美的峨秀湖風光,發展以藝術品和本土特色手工藝品交流為文化業態,茶館、酒吧、咖啡廳、客棧為主的商業業態,結合步行節奏,系統地設計廣場、街道和對景,建立多層次的慢交通系統,服務慢生活、慢旅游的需求,形成新的休閑度假區。
構建鄉村田園慢生活。按照“城是宜居區,鄉是生態園”的理念,突出城鄉互動發展,重新審視原生態農村田園文化,讓鄉村回歸自然、回歸田園。一是平壩建“幸福新生村”。夾江縣新生村,依托現有的河流、田埂規劃打造慢行線路,既提供原居民日常步行道路,又給游客營造舒適的游覽線路;建筑就地取材,與景觀結合,保留當地特色文化,打造本地原始村落的建筑風貌;配套建設醫療衛生、文化圖書、村委活動、游客中心、酒店餐飲等,給村民和游客的生活提供了保障。二是山區建“桃園山居”。沐川縣沐溪鎮三溪村,以山為骨、以水為脈,抓住農耕文化主題,以二十四節氣景點為題材,配置鄉村風格景觀節點,體現了生態之美、建筑之美、文化之美。三是彝區建“溪谷村落”。金口河區共安彝族鄉象鼻村,依托溪流及田園風光,按照“一個中心兩條軸線”規劃布局,形成以新村委會及村中心廣場為中心,以現有鄉村公路為交通軸線,以溪流為景觀軸線,打造為新農村中具有溪谷田園特色的美麗鄉村。
編輯:wang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