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植物獨花蘭現身寧海深山 已多年難覓蹤影
僅發現4株,為何獨花蘭這么稀有?
林海倫告訴記者,獨花蘭只有1朵花,而且它的葉片也只有1片。現場發現開花的獨花蘭只有1株,緊挨在一起的另一株只有葉片,沒有開花。另外2株小苗是不久前剛繁殖出來的。“只要加以保護,相信日后會有更多小苗生長出來。”
目前開花的獨花蘭,跟《浙江植物志》記載的4月開花相吻合。仔細觀察這株稀有的蘭花,花朵和葉片都是從地下根莖中直接抽生出來。花朵直徑在4厘米左右,屬于花朵較大的蘭花種類,寬闊的淡紫色唇瓣上有深紅色的斑點,使整朵花顯得高貴典雅,唇瓣下面有一個漏斗形距,距是獨花蘭花蜜貯存器官。
隨后,林海倫以發現地為中心展開了更大范圍的搜索,但足足找了2個多小時,都沒有發現其他植株。“這表明獨花蘭的種群之小,已經達到極度瀕危的狀態。”
我市近5年都有珍稀蘭科植物被發現
為何獨花蘭如此稀有?林海倫告訴記者,跟所有的蘭科植物一樣,獨花蘭的繁殖也需要共生菌的幫忙。菌根真菌可促進蘭科植物種子萌發,提高成活率。同時蘭科植物根系中也可分離出大量的子囊菌內生真菌,它們幫助蘭科植物吸收營養物質。國內外學者常利用蘭科植物與共生真菌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從而達到大規模繁殖的目的,解決市場需求。
此外,受環境變遷、土地開發等影響,蘭科植物的生存環境日益遭到破壞,加上蘭科植物的稀有性和觀賞性,正遭受著瘋狂偷挖濫采,使其資源枯竭,處于瀕危狀態。
據市林業部門的調查統計,目前寧波野外生長有40多種蘭科植物,獨花蘭、寧波石豆蘭、密花鳶尾蘭、鐵皮石斛、細莖石斛、金線蘭、浙江開唇蘭、風蘭、毛藥卷瓣蘭、綠花斑葉蘭等屬于特別珍稀蘭科種類,共有10余種。
“這10余種野生特別珍稀蘭科植物多數是近5年來新發現的,幾乎每年都有1-3種被發現。”林海倫說。2014年7月,林海倫在余姚市鹿亭鄉的一處海拔300米的巖壁上發現了被稱為“藥界大熊貓”的瀕危蘭科植物———鐵皮石斛。這是一種附生蘭科植物,根系淺淺地搭在巖石表面,僅有苔蘚和地衣相伴。“鐵皮石斛的根系能分泌出粘液,牢牢地附著在巖壁上,它的氣生根裸露在空氣中,吸收空氣與雨水中的養分,是典型的不食人間煙火的‘空氣植物’。”2004年12月,林海倫又在溪口鎮發現了一種蘭科植物新種,最終命名為“寧波石豆蘭”,至此,我市以“寧波”命名植物達到了6種。這也是近百年來首次以“寧波”命名的一個植物新種。
2015年9月,林海倫又在寧海長街鎮的高山巖壁上發現了附生蘭科植物密花鳶尾蘭,這是寧波已發現的蘭科植物中花朵最小的,是浙江省首次發現。
相關鏈接
蘭科植物如何保護?
蘭科植物是世界上最進化且最大的科之一,有4個亞科700多個屬,共超過20000個種。許多蘭科植物受到環境破壞、環境惡化、環境破碎化以及過度采集的威脅,數量正在不斷減少。蘭科植物多為珍稀瀕危植物,全世界所有的野生蘭科植物均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保護范圍,占該公約中應保護植物的90%以上,是植物王國的“熊貓”。
2005年,國家林業局在深圳成立“國家蘭科植物種質資源保護中心”,次年9月“深圳市蘭科植物保護研究中心”掛牌。經過6年多努力,目前中心保護地面積由當初200畝增至800畝,共收集瀕危蘭科植物物種達900余種、130多個屬,比成立之初增加了500多種。這些種均為中國原生種,占我國目前已知1300多種的70%,成為國內保護瀕危蘭科植物物種最多的基地。
目前,我國已在蘭科植物重點分布的18個省份建立以保護蘭科植物為主的自然保護區170多處,與其他自然保護區共同構成蘭科植物就地保護體系。一些利用度大的蘭科植物已基本實現由人工培育來解決資源需要,不但極大促進了野外資源保護,也從根本上維護了蘭科植物利用的可持續發展。
編輯:jiaoliting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