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皇家園林 三百里梁園美如畫
昔日三百里梁園里的清涼臺就是現在的清涼寺
梁園,并非只是如今商丘市一個行政區的名稱。其實,這個名稱,應該說是源自西漢年間。
三百里梁園,不僅僅是風光旖旎的皇家園林,更是眾多文人騷客向往的游歷之地。
那么,曾經修建在商丘的三百里梁園,有著怎樣的風光,為什么能夠吸引那么多文人騷客紛紛前來呢?
三百里梁園,究竟有多大
其實,在許多歷史文獻中,均有“三百里梁園”的記載。對于這個三百里,商丘文史專家尚起興表示,西漢時候的三百里和現在的華里并不一樣,應該為二百多華里,也就是一百多公里,并且是周長。但如此范圍廣闊的皇家園林,也可以說在中國歷史上是十分罕見的了。
“對于西漢的梁園,歷史上有明確的記載,并且在考古中也發掘出來很多遺址……”睢陽區文物局工作人員陳懋領說,歷史記載中確有三百里梁園,在考古發掘中已經探明,梁園的中心為平臺,包括了周臺、古城城南和清涼寺等諸多漢代遺址,“梁園里面的景觀并不連貫,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七臺八景了!”
家住古城的孟憲炘老人,對于梁園也頗有研究。他說,梁園向西,到如今的清涼寺處,向東要到平臺以東,向北直達曾經的黃河,向南一直到西漢時代的古城南側,“整個梁園是沒有圍墻的,除了不連貫的景觀和廟宇以外,大部分范圍都是當時帝王狩獵的圍場,雖然駐扎有兵營,但大部分區域都是允許百姓自由進出的”。
孟憲炘說,雖然當時的梁園并非皇家禁地,但因為那時人口稀少,在梁園的范圍內罕有百姓居住,基本上就是帝王的私家園林。
根據圖解,可以看出當時梁園的范圍確實非常廣闊,涵蓋了如今梁園區、睢陽區和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的大面積區域。
梁園修建,源自國富民強
梁園,又名東苑、梁苑,為西漢梁孝王劉武所筑,方圓三百余里,是一處始建于漢代的漢族古典園林建筑,現存遺址有:睢陽城舊址、清涼寺、三陵臺、平臺、千年銀杏樹等。
據《史記》記載:“筑東苑,方三百里,廣睢陽城七十里,大治宮室,為復道,自宮連屬平臺三十里。”《水經注疏》里曰“筑城三十里”。梁苑集離宮、亭臺、山水、奇花異草、珍禽異獸、陵園為一體,是供帝王游獵、出獵、娛樂等的苑囿。
梁園是怎樣被修建出來的呢?據《史記·梁孝王世家》記載:梁孝王劉武是文帝劉恒和竇太后的兒子,其兄長是景帝劉啟。西漢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空前繁榮與強盛的封建帝國,而梁國作為當時最大的諸候封國,居腰膂之地,位膏腴之鄉。梁孝王劉武更是西漢“文景之治”時期濃墨重彩的人物之一。劉武執掌下的梁國,“北界泰山,西至高陽(今杞縣),四十余城,皆大縣”。
疆域廣大,加上梁孝王重金高位招攬天下人才,獎勵賢能,梁國社會環境相對安寧,富桑麻之利,通漁鹽之貨,農牧業、手工業、商業都極為發達。在當時,梁國“軍事力量最為強盛,經濟最為富庶,文化最為繁榮,與中央政權關系最為密切”,梁孝王是“當時最顯赫的諸侯王”。
經濟繁榮,社會安定,于是梁孝王“筑東苑,方三百里,廣睢陽城七十里,大治宮室,為復道,自宮連屬平臺三十里。招延四方豪俊之士”。
七臺八景,風景如詩如畫
西漢時期的七臺八景,雖然大都已經損毀于歲月和戰火之中,但有一些至今依然存在。那么,七臺八景都是哪些?如今還可前往游歷的又有哪些呢?
七臺包括平臺、三陵臺、清涼臺、蠡臺、文雅臺、朱臺(赭霞臺)、青陵臺,八景包括落猿巖、棲龍柚、忘憂館、池、曜華宮、百靈山(靈臺寺)、清泠池、金果園。
現存的而且比較有名氣的非“清涼臺”、“三陵臺”“百靈山”和“靈臺寺”莫屬了。
清涼臺(今清涼寺),千年古剎清涼寺是一座皇家寺院,位于商丘市梁園區清涼臺上,清涼臺古稱清泠臺,臺下有池名清泠池,是西漢梁孝王之行宮,為昔日梁園七臺八景之一。作為梁園勝景的清涼臺,歷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大量的傳世佳作。
唐天寶3年(公元744年),大詩人李白從長安來到梁園,留下“一朝去京都,十載客梁園”的千古名句(見李白《書情贈蔡舍人雄》),李白還與杜甫、高適等著名詩人在清涼臺開懷暢飲,斗酒留詩“掃梁園之群英,振大雅于東洛”。北宋著名詞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在清涼臺避暑,作《漁家傲》寫道:“風兼露,梁王宮闕無寒暑。”
三陵臺,位于商丘古城西北9公里處,風景秀麗,為西周宋國宋戴公等三公王陵。
三陵臺三座陵墓突起的頂部并峙,像三座駝峰。墓區里的400多棵古柏蒼勁挺拔,疏密有致。緊靠中間一座土峰的前面,另有一座古老的墳墓,那是明朝萬歷年間家在商丘的吏部尚書、太子太保、榮祿大夫宋纁之墓。宋纁墓前,寬闊的道路兩側原來有兩排神態各異的石人、石馬、石羊,排列一里多長,并有石碑18通,氣勢恢宏。
西漢景帝時,梁孝王劉武建梁園,在三陵臺建了許多亭臺樓榭,使之成為梁園中的勝景之一,客居梁園的文人雅士常和梁孝王一起到這里消閑飲酒,吟詩作賦。漢代以后,這里一直是中原名勝,為名人們游覽的好去處。
文雅臺位于商丘市睢陽區商丘古城南湖東南畔,是當時孔子在宋國(今商丘)的講學舊址。文雅臺土臺高2米,面積8800平方米。原有房舍數幢,院內有兩層六棱亭,亭內有一石刻孔子行教圖碑,傳為唐吳道子所繪。現存孔子石刻畫像殘碑等,珍藏于睢陽區博物館。。
據傳,魯哀公三年(公元前492年),孔子適宋與群弟子習禮大樹下,史有過宋代檀之說。西漢時地處梁園(今商丘)之內,梁孝王在此建亭臺樓閣,嘗邀司馬相如、鄒陽、枚乘等在此燕集倡和,故有文雅之名。文雅臺現為商丘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百靈山遺址就在今天的商丘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周集鄉苑莊村西邊不遠。只是山早已不是山了,所余的只是兩米高的土臺。南北約32米,東西約31米,由夯土筑成。
靈臺之上有座廟,就是靈臺寺,也叫龍臺寺。
說起靈臺寺,大有來歷。《商丘縣志》載:“靈臺寺在城東靈臺,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建。”唐長安二年(公元702年),武則天撥銀萬兩,進行了擴建。擴建后的寺院占地285.5畝,殿堂樓閣,金碧輝煌,蔚為壯觀。歷經滄桑的靈臺寺,在宋朝年間開始逐漸走向衰敗,元朝時期被毀。明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清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和清光緒末年(公元1908年)均重建過。
建國初期,靈臺寺占地約20畝,里面的東西保存得比較完好。不久,靈臺寺被扒掉。扒掉的墻磚和部分建筑材料被用于建設當時的張閣大禮堂。至于其他一些石材和碑體,有的被掩埋于地下,有的被村民搬回家中建房,而那尊純銅鑄造的釋迦牟尼像和大鐘,也不知去向。
昔日香火鼎盛的靈臺寺只留下一個孤零零的土堆供人膜拜。1998年,靈臺寺重建。重建的靈臺寺共占地16畝。每年農歷三月十五,舉行大型廟會活動,會期15天,形成了集娛樂、消遣、購物為一體的盛會。
編輯:kangyuxuan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