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有關負責人解讀《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近日,國務院印發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土十條》”)。作為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戰略部署,《土十條》的編制具有哪些特點,其出臺將從哪些方面提升土壤污染防治能力,土壤治理和修復產業將迎來哪些機遇……就相關熱點話題,《經濟日報》記者采訪了環保部有關負責人。
閉環管理 不留死角
環保部有關負責人介紹,《土十條》的編制具有三個特點,一是堅持問題導向、底線思維。與大氣和水污染相比,土壤污染具有隱蔽性,防治工作起步較晚、基礎薄弱。為此,有關部門重點在開展調查、摸清底數,推進立法、完善標準,明確責任、強化監管等方面提出工作要求。同時,提出要堅決守住影響農產品質量和人居環境安全的土壤環境質量底線。
二是堅持突出重點、有限目標。國內外實踐表明,解決好土壤污染問題需要付出長期艱苦的努力。針對當前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土壤環境問題,立足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著眼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土十條》以農用地中的耕地和建設用地中的污染地塊為重點,明確監管的重點污染物、行業和區域,嚴格控制新增污染,對重度污染耕地提出更嚴格管控措施,明確不能種植食用農產品,其他農作物不是絕對不能種;對于污染地塊,區分不同用途,不簡單禁用,根據污染程度,建立開發利用的負面清單。
三是堅持分類管控、綜合施策。為提高措施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根據污染程度將農用地分為三個類別,分別實施優先保護、安全利用和嚴格管控等措施;對建設用地,按不同用途明確管理措施,嚴格用地準入;對未利用地也提出了針對性管控要求,實現所有土地類別全覆蓋。在具體措施上,對未污染的、已經污染的土壤,分別提出保護、管控及修復的針對性措施,既嚴控增量,也管好存量,實現閉環管理,不留死角。
編輯:zhaoai
相關閱讀
環保部:各地查處逾7000個自然保護區問題
七部門將成立10個聯合巡查組查31省區重點問題問責情況【詳細】
環保稅開征進入倒計時 如何征管挑戰大
隨著明年1月開征時點的日益臨近,環保稅開征已經進入倒計時。記者日前從業內獲悉,為了保障這一全新稅種順利開征,目前稅務部門正與環保部門密切配合,緊鑼密鼓做好開征準備工作,包括交接排污企業信息、稅源摸底和信息共享平臺征管系統開發等。環保稅法實施條例也即將上報國務院審議。【詳細】
環保部建設項目環評分類管理名錄修訂答問
環境保護部近日印發《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環境保護部令第44號)(以下簡稱《名錄》),將從2017年9月1日起實施。為使各界深入了解《名錄》修訂背景、修訂主要原則和內容等,環境保護部環境影響評價司有關負責人就此回答了記者提問。【詳細】
全國七地因環境問題被環保部集中約談
環保部今天對吉林省四平市及公主嶺市、江西省景德鎮市、河北省衡水市、山東省淄博市、河南省滎陽市、山西省長治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政府主要負責同志進行集中約談,督促落實環境保護主體責任,進一步傳導環保壓力。【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