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將建58.6平方公里海綿城市示范區
城市如同海綿一樣,能積蓄雨水并進入自然水循環,調節生態環境,這就是如今最為流行的海綿城市理念。6月1日,記者從洛陽市住建部門獲悉,洛陽市正式入選省財政支持海綿城市建設試點范圍,這樣的美好愿景未來將在洛陽成為現實。
概念城市如同一塊巨大的海綿
所謂“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簡單來說,就是防止城市雨天“內澇”和晴天“缺水”,從而實現城市水平衡。
洛陽城市建設勘察設計院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國的城市幾乎都是快排模式,也就是說雨水落到地面只能通過雨污水管網排出,當短時強降水量超過管網排泄能力時,就會出現城市內澇。洛陽市每年汛期頻頻出現的城市道路積水,就是這個問題造成的。
“一方面是管道不夠用,下雨時造成內澇;一方面是將七成以上的雨水白白流失,使城市在無雨時處于干渴狀態——這種情況,未來將成為歷史。”該負責人說,在海綿城市理念中,就是通過“滲、滯、蓄、凈、用、排”來統籌解決城市內澇、雨水資源化利用等問題。在正常的氣候條件下,典型海綿城市可以截留80%以上的雨水,管網的負擔自然就會減小,尤其對改造難度較大的老舊城區,就更容易解決城市內澇問題。
現狀“海綿”元素已遍布洛城
記者在采訪中得知,雖然洛陽市剛剛成為試點,但“海綿”元素早已遍布洛陽市大街小巷。
2010年前后,洛陽市在對中州路、凱旋路等多條城市主干道進行人行道改造時,曾創新使用透水人行道板磚。這種透水磚具備透水性,可以使路面積水下滲。
2015年,洛陽市對麗春西路、太原路、武漢路、珠江路、西苑路進行人行道改造,除了使用透水磚,還創新使用了透水鋪裝工藝。市政建設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在原有施工工藝中要鋪設混凝土,但由于混凝土不滲水,所以上面鋪設透水磚也沒用。為了兼顧穩定性和透水性,經過反復實踐,施工方采用無沙混凝土,這種混凝土顆粒大、滲水性強,也比單純的機破碎石的穩定性強。
此外,新區在人工湖、地面停車場施工時使用了多孔磚,市內一些公園采用鵝卵石路、透水混凝土樹穴等。這些公共設施已兼備部分“海綿”功能,在海綿城市理念里被統稱為綠色基礎設施。它們的作用是減少至少三成的暴雨徑流量,延遲暴雨徑流峰值5分鐘到20分鐘,有效去除雨水徑流中的污染,補充地下水,改善城市的熱島效應。
規劃建設58.6平方公里示范區
近日,經過省住建廳、省財政廳、省水利廳聯合組織的省海綿城市建設省級試點競爭性評審,洛陽市正式入選省財政支持海綿城市建設試點范圍。
在本次申報中,洛陽市以“水韻洛陽,生態宜居”為主題。目前,洛陽市已編制完成了海綿城市專題研究報告,并在多項城市建設規劃編制中積極融入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制定了海綿城市建設3年、5年、10年和15年的總體路線圖。
根據建設計劃,在未來3年時間里,洛陽市將建設58.6平方公里的海綿城市示范區,在建筑小區、公園綠地、城市道路、河湖水系和排水防澇設施等方面投入專項建設資金。試點示范區域內將利用洛河、澗河、秦嶺防洪渠、景觀渠等城市蓄水凈水系統,太康路、開元大道等市政道路的雨水凈水系統,以及綜合周山森林公園、洛浦公園、隋唐植物園等城市園林綠地,大學園區、體育中心等公共區域及居住建筑小區,通過海綿城市理念進行改造和提升,實現示范區范圍內達到年徑流總量控制率83%的要求。
在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區及相關項目實施過程中,洛陽市將積極創新投融資模式和運營方案,采取PPP模式進行運作,保障建設項目在全生命周期的運營管理中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通過海綿城市試點建設,洛陽市將進一步修復水生態、改善水環境、涵養水資源,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編輯:kangyuxuan
相關閱讀
襄陽市出臺海綿城市建設規劃
讓雨水自然滲透、就地消納,城市不再出現內澇。記者昨從襄陽市規劃局獲悉,《襄陽市中心城區海綿城市專項規劃(2016—2030)》獲市政府批復。【詳細】
老城新生:武漢“海綿經驗”或全球推廣
近日,歐盟地平線2020計劃的綠色生長項目組來到武漢,計劃將武漢市開展海綿城市建設的探索與實踐活動作為【詳細】
觀察:國家級海綿城市“延遲交卷”為哪般?
2015年,住建部、財政部等部委聯合開評了首批國家級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按照申報要求, 試點海綿城市建設周期為兩年。但3年過去了,本該去年就驗收的項目到目前為止還在緊鑼密鼓地建設,這是為什么?【詳細】
上海浦東:大力推廣海綿城市道路核心技術
記者從日前召開的浦東新區第九屆學術年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