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植物研究所開展栽培馴化起源研究
近日,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對采自中國和印度的392份茶樹種質資源(包括古茶樹、茶樹老品種和現代栽培品種等)開展了栽培馴化起源研究。
通過分子標記等方法,研究發現:茶樹可分為3種類型。小葉茶,主要分布于中國除云南以外的各省區;中國大葉茶,主要栽培于云南省及周邊國家;印度大葉茶,主要分布于印度阿薩姆地區。
研究人員推測,小葉茶、中國大葉茶和印度大葉茶很可能是在中國和印度不同地區獨立馴化起源的,中國東部和南部地區很有可能是小葉茶的栽培馴化中心,而云南西部或南部和印度阿薩姆地區分別是中國大葉茶和印度大葉茶可能的栽培馴化中心。
研究人員還首次發現中國云南及周邊國家栽培的大葉茶代表新的遺傳譜系,而與印度大葉茶不同,是重要的茶樹種質資源,為今后茶樹種質資源的保護和新品種的選育具有重要科學意義。
編輯:guoai
相關閱讀
香格里拉珍稀瀕危植物種質資源庫建設啟動
由于經濟利益驅使,掠奪式的開發利用使得迪慶州植物資源面臨著嚴重的威脅,種質資源遭到嚴重破壞,物種種群衰退,已直接威脅到了物種生存。日益凸顯出香格里拉珍稀瀕危植物種質資源的調查、收集和保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詳細】
世界蘭科植物保護研究有了“深圳模式”
昨日,梧桐山下一向幽靜的深圳市蘭科植物保護研究中心,也是國家蘭科植物種質資源保護中心(兩個中心以下統一簡稱“蘭科中心”)變得熱鬧起來。【詳細】
山東珍稀瀕危樹種種質資源回歸 六種樹種養在嶗山
6月30日,山東省林業廳聯合山東省林木種質資源中心、青島市嶗山區旅游發展委員會等在青島嶗山舉辦了山東珍稀瀕危樹種種質資源回歸活動,旨在增強全社會對林木種質資源的認識,喚起人們對保護樹種,特別是珍稀瀕危樹種資源的保護意識。【詳細】
昆明打造“世界春城花都”開展綠化美化
2017年昆明將按照"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打造"世界春城花都"的要求,全面開展綠化美化,全市計劃新增綠地330.25公頃,其中公園綠地109.3公頃,種植喬木15.93萬株。主城區新增綠地211公頃,其中公園綠地66公頃,種植喬木8萬株【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