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局印發《關于推進中國林業物聯網發展的指導意見》
政府主導,群策群力。堅持林業主管部門在林業物聯網發展中的主導地位,充分發揮其政策引導、業務指導、工作協調、項目監督、成果應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對生態公益型建設項目,要以財政投入為主;對產業發展型建設項目,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鼓勵社會力量廣泛參與。要創新投融資機制、成果共享機制、商業運營模式和服務驅動模式,群策群力推動林業物聯網有序健康發展。
提高效益,確保安全。以提高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科學規劃林業物聯網建設任務,有重點、有步驟地推進物聯網持續發展。加強林業物聯網信息安全基礎設施建設,注重信息系統安全管理和數據保護,注重開展安全測評、風險評估和安全防護工作,確保林業物聯網基礎設施、重要業務系統和重點領域應用安全可控。
(三)發展目標。實現物聯網技術與林業業務高度融合,有力支撐林業資源監管、營造林管理、林業災害監測、林業生態監測、林業產業、林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等各類業務。林業信息化基礎設施條件顯著改善,信息采集和傳輸能力明顯增強,實現跨區域、集成化、規模化的物聯網應用,推動林業智能化持續快速發展。構建起較為完善的林業物聯網科技創新、標準規范、安全管理體系,林業智能化水平顯著提高,林業建設的實時性、高效性、穩定性和可靠性顯著增強,林業現代化水平全面提升。
二、主要任務
(一)林業資源監管物聯網應用。林業資源主要包括森林資源、濕地資源、荒漠資源和野生動植物資源。在林業資源監管中引入以物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有利于改進監管手段,創新監管模式,提高監管效能,提升林業資源的數量和質量。
林業資源調查與監測。充分應用3S、紅外感應、無人機、衛星通信、激光雷達、RFID、條碼、多功能智能終端等技術,結合地面抽樣調查,建立基于云計算架構的林業資源數據倉庫,提高地面監測樣地、樣線、樣木等的復位率,增進監測數據的實時性、準確性、可靠性和快速更新能力,彌補傳統地面監測手段的不足。
林業資源管理。應用二維碼、RFID、移動互聯等技術,提高林權證、采伐證、運輸證等林業資源相關權證的防偽性和快速識別能力,建設全國統一的權證信息管理及共享交換平臺,加強對各類權證信息的智能化管理;建立人機交互的智能信息管理平臺,加強對珍貴樹種、古樹名木、珍稀花卉等的個體識別、譜系管理及安全監控;對接云計算平臺,加強林木采伐、貯存、檢疫、運輸、銷售的全流程管理,加強執法監管、依法保護林業資源。
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管理。應用衛星通信、3S、電子圍欄、視頻監控、移動互聯等技術,根據動物的生態習性和形態結構,研制具有身份識別、衛星定位、體征傳感、信息傳輸等功能的專用設備,對接智能信息管理平臺,構建全天候立體化傳感監控網絡,加強動物行為及體征分析,提高實時監控與應急響應能力,促進珍稀瀕危野生動物野外管理和種群復壯。
(二)營造林管理物聯網應用。營造林管理主要涉及種質、種苗資源的保護、保存、培育以及造林、森林撫育等的管理。在營造林管理業務中應用物聯網技術,有利于加強營造林管理,提高營造林質量。
林木種質資源保護。應用RFID、紅外感應、傳感器、視頻監控、無線通信、移動互聯等技術,構建原地和異地保護母樹林傳感網,加強對林木采種基地種質資源,特別是珍貴、稀有、瀕危母樹的保護。構建林木種質資源設施保存庫立體傳感監控網絡,加強設施保存環境的實時監測與調控,有效保存林木種質資源。
林木種苗培育及調配。應用傳感器、視頻監控和自動控制等技術,加強對規模化林木種苗培育基地溫度、濕度、光照強度、土壤肥力等的實施監測,結合自動噴灌、自動卷簾等操作,提高種苗培育的信息化、機械化、自動化水平,實現智能化管理。結合各類電子票據,加強林木種苗特別是珍貴苗木的調配管理。
營造林管理與服務。通過應用大氣環境、土壤環境、水環境等相關傳感器,強化對造林地環境與林分生長狀態的智能監測與分析,結合GIS系統和云計算技術,實現對適地適樹、測土配方、撫育管理等的決策支持,以及對林場、林農、林企等提供相關服務。應用3S技術、航空攝影、多功能智能終端等技術,加強對營造林、退耕還林等工程項目的核查和績效評估,提高核查與評估的效率和質量。
(三)林業災害監測物聯網應用。林業災害主要包括森林火災、林業有害生物災害、沙塵暴、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四大類,其他的還有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風災、雹災、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加強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林業災害監測、預警預報和應急防控中的應用,能夠有效預防和降低災害損失。
森林火災監測預警與應急防控。應用由對地觀測、通信廣播、導航定位等衛星系統和地面系統構成的空間基礎設施,以及航空護林飛機、無人機、飛艇等航空設備,構建森林火災監測預警與應急防控的天網系統;應用地面林火視頻監控、紅外感應、電子圍欄、氣象監測、地表可燃物溫濕度監測等感知設施以及各種有線、無線通信設施,構建地網系統;應用車載智能終端、手持智能終端以及多功能野外單兵裝備等,構建人網系統;應用條碼、RFID等技術,構建林網系統;對接基于3S、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技術應用的智能信息平臺,提高森林火災的監測、預警預報以及指揮調度、災后評估等應急響應能力。
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預警與防控。綜合應用3S、視頻監控、傳感器等技術,加強森林和大氣環境監測,結合地面巡查數據,對接專家遠程診斷系統、森林病蟲害預測預報系統、外來物種信息管理系統,加強數據挖掘、共享和業務協同,提高森林病蟲害及外來物種危害的監測、預警預報與綜合防控能力。對通過檢疫的物品進行標識,建立林業有害生物檢疫責任追溯制度。
編輯:lianqi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