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海綿城市建設被當樣板 海滄試點初嘗生態成果
在年平均降雨量1200毫米左右的廈門,下雨天提著鞋子,蹚不過去的積水,是不少人的煩惱。廈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和多雨是特色。如何讓馬路變干爽,讓雨水得到很好的利用呢?
廈門市率先推行的海綿城市建設,讓不少人找到了答案。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工作開展一年多以來,海滄區不斷先行先試,力求把試點區打造成“可示范、可借鑒、可推廣”的全國經驗,先后有80多個批次的國家部委、專家學者、外地城市考察團來海滄指導、考察、學習。
《聚焦廈門生態文明建設亮點》系列報道,今日我們一起聚焦廈門海綿城市建設,看看這個“會呼吸”的“海綿體”如何讓廈門“活”起來。
A、水安全
改為透水磚排洪更通暢
市民林女士在翁角路附近上班,她說,每逢下雨,人行道上都積滿了水,很難行走。
人行道不透水,是很多城市硬體建設中所忽視的小細節。在海綿城市的建設中,在保留原有生態的基礎上,因地制宜進行修復,修復不了的再進行改造。
海滄翁角路的改造正是一個例子。“翁角路地段多年來自然形成了生態排水溝,具有很強的滲透能力。”廈門市市政園林局副局長張劍鳴說。
張劍鳴表示,在對翁角路地段的改造中,他們保留了原有的生態排水溝,把排水溝周圍原來不透水的青磚石瓦人行道改為透水磚的自行車道,把路邊雜亂無章的樹林改為了精致的雨水花園群。“下雨時,水從透水磚流入地下,匯集到生態排水溝里,不僅解決了水的行泄通道,還能幫助雨水自然凈化,更重要的是具有一定的調蓄和滯納的能力。”張劍鳴說,水安全了,洪澇也就減輕了。
B、水環境
導地表徑流減水質污染
站在人行道上,疾馳而過的車輛濺起一身的雨水;從排水溝散發出的陣陣惡臭讓人作嘔……類似的場景,在雨天常常上演。
在海綿城市的建設中,對增強機動車道排水能力,減少惡臭、凈化地表做出了新的探索。海滄區新景路被列為首批改造試點,于去年十月動工。張劍鳴告訴記者,新景路的改造中,他們沿著路緣石,每隔一段開一個流水口,并將綠化帶加寬至2.5米,做成下凹綠地,種上耐浸的植物。下雨時,路面上的積水會順著開口流到綠化帶的淺溝里來,以此減輕地表的流水壓力。積水經過淺溝的沉泥、截污等作用分流至植物根部。污染物通過植物的凈化,減少了對環境和水質的污染。
路面不會有積水了,人行道也采用透水磚,雨水通過預留口等流到綠化帶里,馬路干凈了、雨水干凈了,空氣也變好了,一個“海綿體”解決了多重需求。
C、水資源
代替自來水灌溉用雨水
一走進海滄新陽醫院,綠化水龍頭噴灑出的水澆灌在綠地上,滋潤了飽受烈日烘烤的花草樹木。不過,令人贊嘆的是,這些綠化灌溉用水竟然是雨水。太陽高照,竟然有雨水?這是怎么回事呢?
海滄城建集團土地開發公司項目負責人陳振期為記者揭開了謎團,原來,新陽醫院在海綿城市的改造中,把原來停車場的地面全部改為硅砂磚,并在綠化帶的地底下裝了一個160立方米的地下蓄水池。“每逢下雨,雨水通過硅砂磚流入蓄水池中,水被收集起來后,通過凈化裝置和管道連接,等到晴天時,用來澆灌植物和洗車。”陳振期說,除澆灌植物外,雨水還能通過管道連接到醫院廁所,用來沖洗廁所。這個地下蓄水池猶如一塊“大海綿”,下雨時把水吸收進去,晴天時再把水釋放出來,不僅節省了水資源,還使雨水得到了充分的循環利用。
D、水監測
互聯網監控市民可互動
在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進程中,廈門的一系列創新舉措也給整個改造過程不斷“造血”。
在海滄區的智慧海綿城市一體化管控平臺上,實現了對全區66個監測點的水質、水位、水量、初期雨水、土壤下滲率、土壤重金屬含量等指標進行監測,為海綿城市建設提供數據支撐,同時也可以作為海綿城市建設的考核、評價指標。這在全國所有試點城市中是絕無僅有的。截至目前,管控平臺已經搜集到2萬多組數據。
除了互聯網、大數據的結合外,海綿城市建設后期,市民也能夠通過手機APP參與到海綿城市的評價中來。華僑大學市政與環境工程研究所所長苑寶玲告訴記者,等到城市“海綿體”建設完成后,他們會把所有監測點的數據傳輸到手機APP上,推送給市民,讓大家從感官和舒適度上來評價海綿城市的建設效果。此外,一旦下大雨,哪個地方發生積水了,市民也能通過客戶端第一時間告知終端,維修人員就能立刻趕赴過去。“海綿城市是為方便市民而改造的,市民滿意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海綿城市建成了臭海綿,那寧愿不建。”
編輯:kangyuxuan
相關閱讀
襄陽市出臺海綿城市建設規劃
讓雨水自然滲透、就地消納,城市不再出現內澇。記者昨從襄陽市規劃局獲悉,《襄陽市中心城區海綿城市專項規劃(2016—2030)》獲市政府批復。【詳細】
老城新生:武漢“海綿經驗”或全球推廣
近日,歐盟地平線2020計劃的綠色生長項目組來到武漢,計劃將武漢市開展海綿城市建設的探索與實踐活動作為【詳細】
觀察:國家級海綿城市“延遲交卷”為哪般?
2015年,住建部、財政部等部委聯合開評了首批國家級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按照申報要求, 試點海綿城市建設周期為兩年。但3年過去了,本該去年就驗收的項目到目前為止還在緊鑼密鼓地建設,這是為什么?【詳細】
上海浦東:大力推廣海綿城市道路核心技術
記者從日前召開的浦東新區第九屆學術年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