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舉行的“生物多樣性與綠色發展”主題論壇上,中外嘉賓圍繞“生物多樣性保護主流化與市場化”這一主題展開了熱議。
嘉賓認為,人類的生態足跡已經遠遠超越了生態承載力。伴隨人類對生態系統的透支超過了生態自我修復能力,許多國家認識到生態服務的“稀缺性”。目前,生物多樣性經濟價值評估已成為當前國際上生物多樣性相關政策與行動的熱點和重點之一。不過,在現實中,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常常被低估。
據了解,我國三江源區正對生態資源資產核算進行嘗試。三江源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為實現生態資源資產的保質增值,三江源開展了生態保護與建設、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改善、提升公共服務能力等工作,在每年放棄約369.7億元的發展機會成本的同時,每年約需投入129.72億元進行生態保護恢復。
嘉賓提出,自然保護區是人類的偉業,絕對不能成為政府或企業經營旅游或房地產的幌子。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5 WWW.www.wewon1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