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30個原汁原味的民居院落設計
-----------作者介紹----------
鄭希成出生于1938年1月,家住在北京市東城區東直門北新橋九道灣的胡同里,原是北京象牙雕刻廠一名工藝美術師,退休后得過兩次心梗后就一直在家休養。2002年起,開始致力于北京胡同的保護、記錄,并用畫筆記錄下那些曾經充滿生命力,卻即將消失的民居院落。
鄭希成先生畫北京民居宅院是從2001年開始的。當時他被北京舊城內整片拆毀民居四合院的行動震驚了,折毀的規模之大、速度之快是空前的。北京雖然在1983年被政府公布為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但對北京舊城如何保護,卻爭論了半個世紀,陸陸續續的拆毀一直未停。也就在公布為歷史文化名城之后,事情起了變化,北京舊城改造工程引進了房地產開發商,政府劃撥土地,開發商出資拆遷重建,在巨額利潤的驅使下,拆遷瘋狂地進行著。
作者在退休后十幾年中,以年近七旬之高齡,不顧自己殘病的身體,走進京城各個胡同、尋找各式各樣民居宅院,有的已被拆的七零八落四合院里,還時常冒著地產開發商驅趕和冷眼態度,在很多住戶協助下,把很多的已被拆除的、將要拆除的、已被保留下來的北京民居宅院,畫出了百余幅高視點白描民居宅院圖。
鄭先生是畫家、是雕刻藝術家,他不是以建筑師的眼光來作畫的,所以,這些畫不是建筑實測圖;同時,他也不是從文物保護的角度來記錄院落保存的實況的,所以,畫中沒有畫出四合院中私搭亂建不堪人目的景象。他通過實地調查,根據歷史照片或圖像,盡量恢復院落和建筑物的原來風貌,有的就是在他記憶中很熟悉的北京四合院的固有風貌,把最美的東西奉獻給了讀者。鄭先生曾親眼目睹過野蠻拆遷的慘況,他不會忘記這些歷史場面,但他卻理智地采取怨而不慍的方式,在畫稿中主要表現北京歷史風貌之美。
鄭先生特別注意了院落主人或居住者身份履歷,人文的因素決定了院落的布局和建筑物的風格。既注意到兩進、三進占地在兩條胡同之間的大型院落,或占地兩三條胡同的王府,也沒有把兩合、一合不成格局的小院子漏掉。不同階層的人構成了北京居民的成分和居所建筑的不同。北京舊城內、外城居民成分不同,內城多住滿人,達官貴族府邸、王府多,大型四合院多;外城前門大街以西同鄉會館多,進京的漢人官員和士大夫多;前門大街以東工商會館多,小手工作坊多,居住條件狹小,出現了“奴欺主”式的窄條形四合院,但建筑物的細部往往有精致裝飾,說明他們社會地位雖然不高,卻不乏資財。
編輯:lian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