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玉溪:綠色發展“全境打造”魅力之城
7月,雨后的玉溪蒼翠掩映、空氣清新,東風廣場四周正在緊鑼密鼓實施“海綿城市”海綿型廣場和盲道建設,優美的環境成為了生活在這座城市市民棲居的桃源景致。事實上,東風廣場只是玉溪市近年來推進城市建設和發展,全力打造生態宜居文明幸福的魅力之城,全市城市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的一個縮影。從“全域治理”到“全境打造”,玉溪市的城市工作經歷著一次美麗的變革。目前,玉溪市已初步形成“一核一區、一帶三軸”的空間布局和中心城區“一城四點、三水四山”的生態城市格局。
城市是一個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載體,城市發展水平是一個地方綜合實力和文明程度的體現,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更是衡量一個地方黨委、政府決策能力、管理能力、協調能力的重要標志。讓老百姓在城市生活得更美好,是城市建設、發展、治理的價值所在。
規劃是城市建設之本
一個城市的發展,是從規劃開始的,規劃的水平決定了城市的水平。因此,要創新改進規劃方法,把以人為本、尊重自然、傳承歷史、綠色低碳等理念融入城市規劃全過程,增強規劃的前瞻性、嚴肅性和連續性。
玉溪雖然是全省公路、鐵路、市政、水利等基礎設施較為完善的州市之一,但中心城區空間布局“攤大餅”、規劃多見“紙上談兵”、城市建筑“水泥森林”“灰頭土臉”、舊城區“頑疾難除”、“廁所革命”仍需努力、城市功能配套不夠完善,以及缺乏城市“主人翁”意識等仍然是玉溪城市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怎樣實現合理布局、優勢互補,解決區域發展不協調、不平衡問題?
“規劃引領,協同發展。”玉溪找到了開啟城市提檔升級的“金鑰匙”。在空間布局上,立足全市這個整體進行謀劃布局,把9縣區視為散落在玉溪大地上的9顆明珠,通過快速、便捷、完備的高鐵網、高速公路網、信息網,最大限度縮短城市之間的時空距離,將9個城市緊密地串聯起來,形成既各具特色、又互為依托的城市群體,打造出“大珠小珠落玉盤,高鐵高速連珠串”的玉溪城市新格局。
同時,玉溪以生態文明理念為引領,突出大山大水格局,遵循“宜大則大、宜小則小,重點開發、多點聯動,依山擁湖、綠脈貫通”的原則,采用“兩軸兩帶+三湖六片區”的空間結構(兩軸是昆曼高速發展軸、滇中外環線發展軸;兩帶是昆玉紅旅游產業帶、三湖城鎮協調發展帶;三湖是撫仙湖、星云湖、杞麓湖;六片區是紅塔片區、江川片區、峨山片區、澄江片區、通海片區、華寧片區),打造三湖生態城市群,推動城市建設由“紅塔時代”邁向“三湖時代”。力爭到2020年,以紅塔—江川為核心,聯合澄江、通海、華寧、峨山,“100萬城市人口+100平方公里”的雙百中心城市基本建成。
編輯:lianqi
相關閱讀
襄陽市出臺海綿城市建設規劃
讓雨水自然滲透、就地消納,城市不再出現內澇。記者昨從襄陽市規劃局獲悉,《襄陽市中心城區海綿城市專項規劃(2016—2030)》獲市政府批復。【詳細】
老城新生:武漢“海綿經驗”或全球推廣
近日,歐盟地平線2020計劃的綠色生長項目組來到武漢,計劃將武漢市開展海綿城市建設的探索與實踐活動作為【詳細】
觀察:國家級海綿城市“延遲交卷”為哪般?
2015年,住建部、財政部等部委聯合開評了首批國家級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按照申報要求, 試點海綿城市建設周期為兩年。但3年過去了,本該去年就驗收的項目到目前為止還在緊鑼密鼓地建設,這是為什么?【詳細】
上海浦東:大力推廣海綿城市道路核心技術
記者從日前召開的浦東新區第九屆學術年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