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公園上演IP資源爭奪戰
主題IP不是萬金油
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在國內主題公園紛紛發力文化IP的同時,還存在包括IP自主設計和研發能力弱、IP變現能力低以及盲目引進主題IP等問題。這些問題也是主題公園在紛紛發力文化IP過程中亟待破解的難題。
據了解,在目前國內主題公園的設計產業中,歐美國家的規劃設計公司約占市場的八九成。一位不愿具名的主題公園業內人士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主題公園的概念設計階段,大多會邀請國外公司參與,即使國內的設計團隊也會聘請國外的設計師,或者聘請有在迪士尼、環球主題公園等大型主題公園工作經驗的華人設計師,而主題IP作為設計產業中的一大細分領域,同樣面臨著技術落后、產業鏈發展尚未成熟等多個問題。
此外,在主題IP的變現能力方面,北京商報記者發現,目前國內某主題公園推出的動畫電影雖登陸院線后獲得不俗的成績,但是這一強勢IP卻并不能幫助克服目前國內主題公園及景區行業普遍存在的門票經濟問題。在結合其公開數據進行粗略統計發現,門票收入為其衍生品收入的20余倍。與之形成強烈對比的是,迪士尼投資的動畫片《冰雪奇緣》在2013年底上映后不到一年的時間,全美共賣了300萬條“公主裙”,收入約為4.5億美元。另據華特·迪士尼相關負責人此前向媒體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2015年華特·迪士尼在中國平均每秒賣出38件產品,消費部門的增長超過兩位數。
實際上,《西游記》作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衍生出來的西游記宮等主題公園,同樣隨著房地產市場的火熱,在內地主題公園市場盛極一時。即便放到今天,《西游記》這一中國文化的超級IP依然備受熱捧。數據顯示,最近兩年有23部西游記題材的電影獲得有關部門立項。然而,在西游記宮火爆的背后,依托這一強勢IP運營的主題公園發展并不盡人如意。中國未來研究會旅游分會副會長劉思敏此前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曾經有一段時間全國各地出現了50余個西游記宮,但很快便門庭冷落,閉門度日。
捆綁IP并非成功關鍵
在國內主題公園和資本市場紛紛涉足主題IP的同時,多家分析機構也紛紛強調IP對于主題公園的重要性,表示未來具備IP內容生產或收購能力,并且有成熟線上線下渠道平臺延伸IP消費的主題公園更具有成長價值。但是,對于這種觀點,也有業內人士提出異議。
國際游樂園及景點協會總裁及CEOPaulNoland此前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主題公園+IP的組合在未來是一個主要趨勢,主題公園當中如果植入IP可以讓游客在入園的同時就知道身處哪一個故事場景中,并且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感覺自己就是IP當中的主人公。但是,我也看到世界上一些非常成功的主題公園沒有特定的IP,或者有些主題公園開始有IP,但是到期之后也不再購買。所以主題公園的成功與否關鍵還要看有哪些特色的產品和服務,而不見得一定是要跟IP捆綁”。
此外,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認為,未來IP經濟一定是專業化的分工,在IP創意、管理、價值鏈開發等方面,要以消費者需求為核心來開發和運營產品,首先考慮是否有受眾市場和粉絲經濟,還要考慮IP在開發過程中多環節的合作如何融合。黃小強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迪士尼的成功不在于其擁有包括米老鼠和唐老鴨、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等眾多強勢IP,而在于通過媒體網絡和互動媒體等多平臺在近百年對于其動漫形象和文化理念的推廣和傳播已經將迪士尼本身塑造成了世界級的強勢IP,目前國內的IP產業鏈已經具備雛形,但比肩國際IP,仍需要時間的沉淀和市場的檢驗。
編輯:wanglongz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