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下一代植物工廠能否盈利
按照聯合國的預測,未來25年內,世界人口數量將從現有的70億增長至90多億,對糧食的需求量也將隨之增加近一倍,因此,能夠在可控條件下全年自動化運行并實現高產的植物工廠被人們寄予厚望。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植物工廠似乎并未達到預期——業內人士稱,即使在自動化種植技術領先的日本,植物工廠也有大約70%是不盈利的。不過,日本政府正加大農業領域的投資,很多著名的日本電子企業如松下、富士通、東芝等也都紛紛涉足這一新興行業,希望通過技術革新,帶來與傳統農業相比更具競爭力的新一代植物工廠。
70%的植物工廠靠政府補貼
據《福布斯》雜志近日報道,在上周于東京舉行的溫室園藝與植物工廠展上,松下公司市場營銷和業務規劃部經理松葉正樹(音譯)說,目前日本的植物工廠有大約70%無法實現盈利,他個人甚至認為,這一數字應該接近90%。
松葉的說法得到了其他參展商的認同。如果不是靠政府補貼,很多植物工廠的經營者恐怕早已被淘汰出局。鑒于日本被認為是植物工廠技術的領導者之一,可想而知,在世界其他地區的植物工廠也是在政府的幫助下才得以生存的。
有多重原因造成了植物工廠虧本的現狀,其中,運營成本高是一個明顯的因素。在日本,大多數植物工廠都使用熒光燈來提供可控的人工照明。熒光燈不僅不節能,還散發大量的熱,需安裝空調來降溫,因此電力消耗較多。雖然近年來在大規模推廣用節能的led取代熒光燈,但植物工廠的農民們普遍缺乏相關知識,不能有效利用led照明技術。另外,很多植物工廠的自動化程度不夠,不得不使用昂貴的人工,也增加了運營費用。
而備受關注的植物工廠的產出只有60%到70%,這和家庭種植的收成差不多。在植物工廠內,果蔬是在一層層的栽培架上生長的。松葉說,由于溫度不均,影響了植物的生長速度,最終導致個體大小存在差異。
新系統可將運營成本減半
不過,有些企業希望能改變現狀。松下公司表示,將提供一種自動化培植系統,將產出率提高到95%,運營成本削減一半,讓植物工廠成為“一個無需政府補貼也能盈利的行業”。
新系統將使用先進的led照明,用電量可削減60%;智能空調可以讓天花板和地面的溫差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而傳統植物工廠里的溫差可達到4攝氏度到6攝氏度;自動化補植和施肥系統則可使人工成本減半。松葉說,新系統的起售價為200萬美元,預計7到8年就可收回投資成本。
與超市所售的普通生菜相比,這種新系統生產的生菜品質更高、味道更好,但價格也會貴出一倍。
編輯:wanglongzhao
相關閱讀
環保企業如何盈利?東方園林董事長深入解讀!
近兩年是東方園林業績和訂單飛速發展的時期,何董事長談及2015、2016兩年的增長數據,自豪的宣稱“東方園林累計中標PPP項目數量是過去五年簽的合同總額的兩倍”。【詳細】
PPP項目盈利模式分析:PPP項目8大盈利渠道
PPP本質上是要借助社會資本的資金與競爭(特別是創新),來改善公共產品的供給效率,其注重產出標準而不是實現過程,是一種激勵相容的制度安排;然而,公私雙方通常具有截然不同的利益訴求,政府部門關注公眾需求滿足,而社會資本強調利潤獲取(信托周刊章)。【詳細】
“植物工廠”到底有什么秘密?
離開了陽光、土壤、雨露,在鋼筋混凝土的廠房里,植物還能生長嗎?冬日里,居然能購置一臺冰箱大小的“家用電器”——微型植物工廠,在家種喜歡的葉菜。這些想法不是幻想,已成現實。目前,記者走進植物工廠,一探奧秘。【詳細】
日本“植物工廠”將進軍中國
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在中國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三菱樹脂公司認為“植物工廠”在中國的富裕階層將會有廣闊的市場前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