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城市在國際話語權建構中的作用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是國際政治經濟領域不可或缺的力量,但與主導國際話語權的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卻還未擁有與綜合實力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議程設置作為大眾傳媒影響社會輿論的主要方式,能夠通過新聞報道的顯著性加以凸顯或降低,從而有效引導受眾的注意力,是建構話語權、提升傳播力和影響力的方法和路徑。
斯蒂芬·利文斯通(StevenG.Livingston)提出了議程“切入點”概念,指出國際政治的議程設置是通過“議程切入點進行的,也是通過切入點來進行議程控制的”。所謂“切入點”(accesspoints),是指行為體構建令人信服的議題的場所。在國際政治中,它大致包括四類場所:全球知識生產場所、跨國網絡及傳媒、關鍵的國際組織或機制、國際會議或聯盟等外交活動。正是通過這些切入點,問題的界定、政策備選方案以及議題顯著性三者結合起來,從而塑造了一項國際議題。從某種意義上說,“議程設置的成功取決于一個行為體是否居于有利地位,恰好擁有或可以利用這些切入點。”[①]
G20峰會在中國浙江杭州舉辦,可謂擁有建構國際話語權的“切入點”,在這一次寶貴的國際傳播機遇中,媒體如何發揮議程設置功能,面對紛繁復雜的跨文化傳播現象,在國際傳播中占據主動地位,是中國新聞媒體在激烈的國際傳媒市場競爭中,建構、維護與提升本國話語權的挑戰和機遇。國際話語權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集中反映,涵蓋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傳媒等,是一個復雜的體系,其建構過程也相應的需要一種系統化的框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認為:“中國的城市化和以美國為首的新技術革命是影響21世紀人類進程的兩大關鍵性因素。”而現代城市“作為區域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和信息中心,是勞動力、資本、各類經濟、生活基礎設施高度聚集,人流、資金流、物資流、能量流、信息流高度交匯,子系統繁多的多維度、多結構、多層次、多要素間關聯關系高度繁雜的開放的復雜巨系統。”其系統性與本屆G20峰會主題的四大關鍵詞“創新、活力、聯動、包容”高度匹配,因此,將城市作為本屆G20峰會宣傳議程設置的一種框架,可以成為中國國際話語權建構的一個載體。
城市作為經濟發展的動力與G20峰會主旨契合
成立于1999年的20國集團(G20),由主要發達國家與新興市場國家組成,作為一個國際經濟合作論壇,旨在推動已工業化的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之間就實質性問題進行開放及有建設性的討論和研究,以尋求合作并促進國際金融穩定和經濟的持續增長。2008年起,G20財長會議升級為G20領導人峰會,定期召開的G20峰會是一次首腦聚首破解國際經濟難題的會議,更是一次加速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會議。
編輯:lianqi
相關閱讀
南通生態通廊:城市與自然交融的景觀飄帶
部分城市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對環境破壞和對生態系統的忽視,導致了植被、土壤、河流和湖泊退化,從而引發了諸如洪水、內澇和水污染的危機。AECOM則一直伴隨著南通這座城市的發展并且持續為其綠色建設出力,主要項目包括【詳細】
蘇州成威尼斯建筑雙年展中國城市館主賓城市
第16屆威尼斯建筑雙年展平行展中國城市館發布會3月29日在意大利駐華大使館舉行。中國城市館發布了2018年度主題為【詳細】
如何將城市里小塊土地變為城市綠洲
從蜿蜒的小路到鄉村樸素的大門設計,這里介紹營造城市中寧靜的綠洲的10個方法。當你的室外空間是一個城市廣場,如果不是特別的小,也不是漫無邊際的,它可以是城市中的一塊花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