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發展整體框架下的歷史城市保護與更新
眼下,我們必須認識到歷史城市保護在現實中的復雜性和嚴峻性。
首先,一個基本的認識就是,歷史城市和文物古跡相比,要遠遠復雜得多,它具有更豐富的內涵和多種屬性,它始終面臨發展中的問題。
所以我們制定政策的時候,必須從兩方面來看:一方面要深刻認識歷史城市的歷史文化價值,但同時也要從城市自身發展規律認識發展的一些問題。從總體情況來看,歷史城市一般有三大類,一類是作為遺址保存下來的,比如古羅馬遺址,停留在一個狀態;第二類城市,停留在某個時期,后面基本不再發展,如凡爾賽,但即使這樣的城市仍存在發展的問題,里面生活的人的社會需求始終會有一些新的變化,在這里要處理新和舊的關系;還有大部分情況是處在發展中的歷史城市,對這一類城市一方面要保護,另一方面要滿足城市功能的提升、環境的優化和結構的調整等要求,這些問題如果不放在一個大的整體框架下進行思考,來制定政策的話,很難會有相適應的和行之有效的發展策略。
一般來說,在一些邊遠的地區,比如徽州的古鎮古村,會處在比較好的保護狀態,相對而言,保護難度要小一些。但在一些發展很快的大城市,如何處理發展與保護的關系就變得非常嚴峻。南京,一方面古城格局保存比較完好,但是也要看到,新老發展交集在一起,經過30多年的發展,邊界逐漸擴大,新舊不斷交融。今天看來,整個老城的結構和肌理完全發生變化,面對這個現實,如何去保護、去選擇好的發展模式非常關鍵。
另外,老城除了有保護的地區之外,還有大量的地區需要更新改造,這些問題需要直接面對。包括城市里面的交通,尤其軌道交通、地下交通的需求量很大,這些問題不光在南京存在,在許多城市都存在急需解決的問題,大型基礎設施建設跟歷史環境之間的關系到底如何來處理,一些老的小區生活環境條件如何改善。
現在很多古鎮大力進行旅游開發,非節假日的游客量就已很大,給古鎮保護帶來很大壓力。還有的地區,基礎設施不行,長期失修,面臨嚴重的安全隱患。
前幾年,香格里拉古城,一夜之間毀之一旦,這種現象在其他地方也存在。基于這樣的現實,我們不能孤立地談保護,必須基于歷史城市的核心價值和城市發展的總體框架展開思考,要全面認識歷史城市的綜合價值與作用,同時也要看到歷史城市面臨的復雜形勢,將文化遺產保護作為城市發展的重要資源,把兩者結合好。
另外,在保護過程中要強調以人為本,既要關注物質層面的東西,還要考慮居住在里面的人的需求、城市發展的需求。
第二,積極倡導歷史城市的修補與有機更新。并不是要否定歷史城市的更新與發展,關鍵是如何遵循歷史城市的特性,采取何種適宜的更新方式。最近,國家層面已經提出了城市 “雙修”政策。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加強城市設計,提倡城市修補”。2016年,《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更加明確地提出,要有序實施城市修補和有機更新。今年6月,黃艷副部長在雙修座談會上指出,開展“城市修補、生態修復”工作,是落實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推動城市由擴張性發展轉向內涵式發展的重要舉措,是新時期城市轉型發展的重要標志。而且指出雙修的內涵跟過去“以項目為導向”的城市更新,理念和技術方法上都有很大的不同。這也說明我們在大的發展方式上要進行重大轉型。
第三,要加強歷史城市格局的關鍵要素的保護,因為在發展過程中這些大的格局可能受到破壞會比較大。南京對城市的格局提出了一些具體的保護措施,比如對六朝建康遺址、南唐金陵遺址、明代四重城郭、民國歷史軸線等都給予關注,除了這些之外,在城市的關鍵要素上,如秦淮河、古城墻等重要遺址也很好地保護起來,并融入到城市的整個發展框架中去。
第四,借助城市設計重新建立城市連接。一個歷史城市,有它的復雜性,既要從宏觀層面上進行分析,也要從城市設計層面來進行具體研究。要有一個大的格局,把歷史城市和整個城市的發展格局融入到一起,包括一些重要的天際線,重要地段的視線控制。新的和舊的并不就是矛盾的,一定要處理好新和舊的關系,通過城市設計,制定時宜的舊城更新與修補方式,在重要的歷史街區,要做詳細的調查,在此基礎上針對性提出修繕的措施,將“雙修”落到實施的層面。
最后,健全歷史城市保護與更新的整合機制。這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要把它融入到發展中,要得到社會各方面的共識和支持。希望通過論壇的平臺,大家在一個總體框架下討論,面對現實的問題,不僅停留在概念上,不僅僅是單方面,而是多維的思考,提出更有實效的政策方案。后面30年,把它推向一個新的高潮!
編輯:shangxi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