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常州出臺海綿城市規劃
通過將海綿城市理念貫穿于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結合常州實際情況,按照“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總體思路,到2020年實現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目標要求,到2030年實現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目標要求。
8月8日,常州市規劃局組織編制的《常州市海綿城市專項規劃》在江蘇省率先通過了專家評審。
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傳統的城市建設模式過度強調末端治理,忽視源頭減排、資源化利用,而海綿城市則強化源頭減排、過程控制、系統治理和有效利用。
常州市規劃設計院市政研究所工作人員介紹,《常州市海綿城市專項規劃》的規劃范圍為原常州市區,總面積達1862平方公里。規劃遵循住建部《海綿城市專項規劃編制暫行規定》,將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促進常州城市水生態的修復、水環境的改善、水資源的涵養、城市內澇防治能力的提升,為常州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提供科學依據和有效指導。
到2030年,市區80%建成區面積將具備“海綿”功能
近年來,常州市積極探索實踐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中,橫塘河濕地公園寬度大于3米的園路均采取透水鋪裝,建設雨水濕地系統,以實現對地表徑流雨水的滯蓄和凈化。高鐵公園通過布置透水鋪裝、滲水邊溝、濕塘和雨水花園,實現了雨水的自然循環和綜合利用。
今年7月,常州市入選了江蘇省海綿城市試點地級市,轄區武進區入選試點縣(市、區)。
接下來,常州市所有新建項目都將按照海綿城市要求系統實施建設;老城區以問題為導向,結合內澇整治、河道黑臭水體治理、舊城更新等逐步推進海綿化改造。規劃至2020年,海綿城市建設效益彰顯,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目標要求,熱島效應得到緩解;城市河網基本環通、水系生態基本恢復,水面率達4.7%以上;基本消除黑臭水體;建成較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澇工程體系,基本消除中心城區易積水區,內澇防治能力有效抵御30年一遇最大24小時降雨量的防澇要求;污水處理廠尾水再生利用與雨水資源利用成為城市供水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污水處理廠尾水及再生雨水等非常規水資源利用率達20%以上。到2030年,市區80%建成區面積將具備“海綿”功能,逐步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效應有緩解”的海綿城市建設目標。
編輯:wanglongzhao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襄陽市出臺海綿城市建設規劃
讓雨水自然滲透、就地消納,城市不再出現內澇。記者昨從襄陽市規劃局獲悉,《襄陽市中心城區海綿城市專項規劃(2016—2030)》獲市政府批復。【詳細】
老城新生:武漢“海綿經驗”或全球推廣
近日,歐盟地平線2020計劃的綠色生長項目組來到武漢,計劃將武漢市開展海綿城市建設的探索與實踐活動作為【詳細】
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記者從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我國城市規劃領域水準最高、參與度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年度學術盛會,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舉辦。這是繼首屆年會在杭州舉辦后,時隔18年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