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打造中國中部“綠心”國際生態城市戰略解讀
曾幾何時,咸寧以“一方獨清”引為自豪。“天藍、水清、氣爽”,讓凡來咸寧的外籍人士羨慕不已。就是霧霾一度肆虐的時候,咸寧人都在享受著這金不換的“天然氧吧”。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咸寧這個“綠色王國”也無法“獨善其身”了。加上后發地區追趕的壓力和焦躁,加上有人覺得咸寧有“本錢”、有“容量”,不知不覺間,空氣優良天數在減少,質量在下降,環境在惡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在重慶調研時要求,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強調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可見,生態線就是生命線。對咸寧而言,尤其如此。
“綠心”的構想,與黨中央和省委的要求相同;與時代發展的形勢相應;與地方的稟賦條件相切,與人民群眾的需求相符,與實現永續發展相關,與子孫后代利益相通,是真正意義上的“國際視野、戰略高度、中國定位、湖北品牌”!
“綠心”目標的確立,破解了咸寧當前發展不足與發展不優這一最大矛盾,為適應發展新常態這個大邏輯找到了新平臺、新策動、新動力,是咸寧發展路徑校航對標的智慧把脈和現實選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任何地方的發展和崛起都有路徑選擇,這是決策層和頂層設計者必須面臨和解決的問題。
釋放和發展咸寧的生產力,可能有多種手段、多條路子,但偏離咸寧最大優勢綠色資源的任何手段、任何路子,都是彎路、歧途。
地處中國中部,咸寧作為“心臟地帶”的綠地,價值無比,不可置換。咸寧國土面積1968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高達49.74%,重點水域和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咸寧是水資源大市,境內湖庫密布,水質優良;咸寧曾經有過360天優良空氣率的驕人記錄。“全國最適宜人居城市”、“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國家森林城市”等榮譽加身。
咸寧是中國“桂花之鄉”、“楠竹之鄉”、“茶葉之鄉”、“苧麻之鄉”、“溫泉之鄉”。“五鄉”美譽都是“生態之光”,“綠色力量”……
編輯:wanglongz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