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園林藝術中精神蘊涵
隱逸田園: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名士和文學家,身逢亂世。林泉之隱、山水田園之樂是他們生活的全部和感情的寄托。因此,魏晉南北朝時期成了我國傳統文化承前啟后的轉折時期。山水田園詩、自然山水畫、自然山水園都在這一時期興起,而陶淵明則以其生命實踐構建了林泉之隱的典型形態。他在躬耕隱居生活中融自己的切身體會于詩內,平淡,自然,真誠,質樸,開創了中國田園詩的先河,其人格魅力為后人推崇。陶淵明筆下的田園之樂成為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心靈家園,從《桃花源記》中便可窺見他隱逸精神的端倪。其實,真正的山水隱居還是很困難的事,個體生命在風雪交加的自然環境中是很難維持的。所以要實現切實可行的“隱居”,還是在自己居住的深宅大院內建立自然山水花園,以實現精神理想的“隱居”,個體生命依然在與群體社會交往的世界中。
借物抒情,成了文人園林審美的主導傾向
隨著文人士大夫對詩詞、韻律、佛事、書畫的偏愛,花木山石、古玩字畫逐漸與他們的生活融為一體。隨著山水詩、山水畫的進一步發展,園林藝術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這一時期構建的園林多為文人寫意園,這與中唐文人士大夫所追求的林泉之隱的生活一脈相承,蘇軾在《靈璧張氏園亭記》中說“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則忘其身,必不仕則忘其君。”從而道出了白居易“中隱”思想的個中真諦。明清以后,古典園林藝術進入了輝煌時期。文人、畫家紛紛參與造園,很多甚至成了專業造園家。園林已成了文人士大夫心理上審美聯想的結果,胸中有天地,“一室小景”卻可營造出“有情有味”的氛圍。詩、畫、字、音律、園林等藝術形式,自然有機地融為一體,成為文人墨客所津津樂道的一種生命情懷。自然山水充滿了無限的生命和樂趣,它們在詩人筆下顯得更富有蓬勃生機和活脫的意趣。文人墨客長期過著隱居生活,同花草樹木、日月天地同宿,標榜山水林泉之趣,成了其主要精神寄托。拳石、斗水、數竿青竹,早已物化為一種審美意趣,虛虛實實,有景有情,情意盎然,這是與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需要、心理結構的變化分不開的。園不在大,不在奢,只要主題意境高雅,陋中之景亦清靜。物質的享受退而其次,清淡的園居生活促成了文人士大夫精神的升華。在此,他們完成了自由人格的定位,通過對自己既往生活的反思,獲得心靈上的解脫。
編輯:shangxiyun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