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投資淪為“鬼城”的反思
從“全球第一綠色城市”到“全球第一座綠色鬼城”
在沙漠中建設一座完全依靠綠色能源的城市,這個帶有科幻色彩的創意如果成功,將震驚世界。馬斯達爾本應成為依靠可持續能源的未來城市模板。然而,相比清潔能源的光輝榜樣,它的進展正日益向一出宏大的鬧劇靠攏。經過10多年的發展,這個坐落在阿布扎比外城的新型社區,已華麗麗地從“全球第一綠色城市”變為“全球第一座綠色鬼城”。
馬斯達爾城是阿聯酋氣候變化特使蘇爾坦·奧·賈巴爾(SultanAlJaber)博士的創意,項目剛剛開始時,曾吸引了全球政客、投資者和媒體的注意力。根據聯合國的數據,世界上70%人為制造的碳排放來自城市,因此很多國家開始嘗試建立綠色之城或“碳中性”城市。希拉里·克林頓2011年曾在馬斯達爾發表演講,稱其為世界城市發展的榜樣。美國進出口銀行則愿意用美國納稅人的錢,資助這座綠色城市的環保能源項目,并在2013年與馬斯達爾簽署了諒解備忘錄。但該銀行的發言人稱,目前為止,他們還沒有批準任何針對馬斯達爾的投資。
英國《衛報》稱,按照最初的規劃,這座實現碳排放平衡的城市本應在今年全部完工,但實際上還差得遠。城市的設計者背棄了最初的方案,承認他們無法達到設定的碳排放目標。建筑還沒有完工,達到完全碳平衡已成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就今天來說,我們的未來不是零排放,而是將排放減少50%。”城市總設計師克里斯·萬(ChrisWan)說。
“走在城市里,看到的都是建了一半的大樓,”總部位于美國的“Co.Exist”網站稱,“天然空調抽風機的嗡嗡聲無處不在,伴隨著巨大的風力發電塔,給人壓抑的感覺。雖然城市面積不大,但看不到居民的影子。”
馬斯達爾城的全部居民是阿聯酋科學技術研究所的大學生,總數不過300人,而這座城市的目標是容納5萬常住人口和4萬在首都與這座新城之間通勤的上班族。無論怎樣計算,300名大學生都無法支撐起“可持續發展生態城”的名號,學生的流動性也讓這座城市的未來不可持續。
馬斯達爾的圍擋廣告上描述著此地的璀璨明天,城市中卻連一個雜貨鋪都沒有。生活在馬斯達爾的學生購買日常用品,需要開車到幾公里之外的其他城鎮。
這座本應成為清潔能源燈塔的城市由阿聯酋國有投資公司注資,總預算達到22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62億元)。可到目前為止,建設目標只完成了5%。雖然有西門子、GE等大型跨國公司進駐,但多數有名無實,并沒有在這里大展宏圖的計劃。城市設計師將完工的時間推遲到2030年,并徹底放棄了零排放的標志性招牌。
馬斯達爾項目代表對“Co.Exist”網站表示了謹慎的樂觀,他承認,放棄馬斯達爾這樣的大項目,“在政治上是不可想象的”。
編輯:wanglongz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