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空間中城市文化的表達
舒城,古稱舒州。
舒城縣與其他城市一樣,面臨“千城一面”的困擾,因而開展了城市特色風貌規劃。本文圍繞此次規劃展開分析,重點以縣城區的城市公共空間為對象,探討如何有效的表達城市文化。
1.舒城縣文化遺存與現實困惑
舒城,歷史悠久,有舒城縣家喻戶曉的“龍舒八景”,也有保留較好的傳統城市形態:鼓樓為心、護城河繞城、十字軸商街,外延出四門。
舒城縣典型文化代表是古舒文化(春秋戰國)、周瑜文化(三國時期)、梁祝文化(民間傳說)、龍文化(圖騰崇拜)、茶文化。
古舒城格局圖(《中國地方志集成安徽府縣志輯》)及舒城文化代表
舒城縣公共空間在城市文化表達上的主要癥結體現在城市公共空間格局模糊、濱水空間、城市公園廣場及街區文化表達不夠、文化氛圍不夠濃郁,無法凸顯文化傳承的特色。
舒城縣城航拍
2.舒城縣城市文化識別及公共空間表達
2.1建立公共空間與文化的對應關系及雙向反饋路徑
宏觀層面,重點關注縣城區生態通廊、城市空間形態和公共空間格局;中觀層面,針對濱水空間、公園與廣場、特色街道和文化印記明顯的空間節點分項研究,建立公共開放系統;微觀層面,針對某類型空間的建筑色彩與風格植入文化烙印。
在公共空間與文化的對應關系中,本次規劃引出了正負雙向的反饋體系。
正反饋:通過建立文化表達路徑實現對城市文化的正向鏈接,采用某重點表達策略,從而建立以公共空間為導向的文化表達。
負反饋:以某些需要重點表達城市文化為出發點,構建負反饋的表達路徑,找尋合適的公共空間類型,以落實城市文化。
備注:實線——正反饋虛線——負反饋
公共空間在城市文化中的表達策略圖
編輯:lianqi
相關閱讀
努力提升公共空間意識
所謂公共空間,是指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間,包括街道、廣場、公園、體育場、居住區戶外場地、公共綠地以及公共圖書館等,它是全體社會成員共同享有的資源。公共空間意識則是指人們對于公共【詳細】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四川舉辦非遺宣傳展示活動
6月9日是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以下簡稱遺產日)。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意識,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據文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