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世界遺產的保護與開發——以五臺山為例
山西世界遺產開發不足的原因
當前,山西世界遺產存在著一個共性問題,那就是開發中有著明顯的缺位。僅從五臺山來看,有以下五方面的不足:
一是內容原創缺位。在近年來國內外收視率較大且以佛教文化為主題的動漫大片中,日本的《聰明的一休》影響力較大,到目前為止,中國國內尚未開發出一部有影響力的同類型的原創作品,反倒是《喜洋洋與灰太狼》《熊出沒》系列的影響力很大。這種內容原創長期缺位的后果使得五臺山的資源影響力、價值轉換率大打折扣,更有甚者五臺山的資源可能被外地人、外國人進行跨時空的整合。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所言:“外國人也跑到我們這里尋找素材、尋找靈感,好萊塢拍攝的《功夫熊貓》《花木蘭》等影片不就是取材于我們的文化資源嗎?”這是一個發人深省、引以為戒的警示。
二是宣傳力度缺位。到目前為止,五臺山缺乏滲透深而密、輻射強有力的宣傳,沒有一部正面或側面來對五臺山進行宣傳的影視劇。這一點遠不如晉商大院的宣傳力度,如喬家大院依托《大紅燈籠高高掛》《喬家大院》等影視劇名揚四海。可見,五臺山亟待有影響力的影視大片來擴大宣傳效應。
三是資本市場缺位。五臺山作為佛教名山之首,其產業化開發遠不及其它地方。如峨眉山1997年就已經上市,九華山后來居上,成為旅游上市公司龍頭企業。而五臺山尚未利用金融資本手段來實現低成本擴張,進而通過上市弘揚五臺山文化,并把旅游文化產業推向資本市場,將其做大做強。
四是服務軟環境缺位和周邊硬環境有待優化。如一些寺廟住持的佛理水平還有待提高,賓館等公共服務場所的工作人員也缺乏基本的佛教常識。這與建設佛教圣地對大環境、大氛圍的時代訴求仍然有一定差距。
五是產業鏈延伸力度不夠,高人氣背后掩飾不住低財氣的局限。五臺山景區其它衍生品的輻射比較欠缺,從而大大削弱了其文化資源向經濟價值轉化的廣度與深度,表現在產值總量拓展上的不足也是很明顯的。
山西世界遺產保護與開發的對策和建議
要立足于有針對性的解決辦法,切實做好世界遺產保護與開發的對策和建議,必須從如下幾方面進行深入的思考:
一要高度認識文化轉型在山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價值。山西產業結構的外需依賴性強的特征,進一步增強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難度與力度,這也從深層次要求山西必須開辟新的經濟增長產業與業態,要更加明確文化轉型在山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長遠意義。山西要從經濟產業結構上明確確立文化、金融、煤炭三基鼎立、多元發展的遠景戰略規劃,發揮資源型地區的資源優勢,回避自身在區位、發展階段、高精尖產業等方面的軟肋,因時、因地、因業制宜,高舉五臺山佛教文化的大旗,抓住“一帶一路”的歷史契機,從根本上扭轉當前五臺山客源局限于山西周邊地區的困局,并以五臺山為著力點,推動山西世界遺產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二要大力發展“后旅游”產業是山西世界遺產努力的重點方向。世界遺產產業化開發的結構升級要堅持內容創意導向,以“內容感驗”為核心競爭力,參與“一帶一路”的發展機緣,激活五臺山的信仰吸引力,把五臺山的佛教文化資源盤活。通過晨鐘暮鼓、梵唄習唱、威儀訓練、僧眾座談、巡山禮圣、跑香講戒等方式,以內容含量來提升五臺山轉型發展的持續性,促進內容業態多元化,延伸產業鏈。
三要依托科技含量來提升創新驅動、創新發展的內生性動力。要將大數據、互聯網等先進技術優勢嫁接到世界遺產的保護與開發上來,借助高科技手段,整合、開發易于大眾消費的內容文化產品,最大化地實現其商業化。
總之,在當前形勢下,必須高舉山西世界遺產的大旗,借助五臺山與“一帶一路”各國之間的歷史文化淵源,將山西的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的優勢,并為山西經濟社會的良性發展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
編輯:wanglongz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