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城市建設背景下的道路綠地設計策略
1.排水設計
(1)道路綠地自身的排水設計
根據道路綠地的特點,宜采用生態排水的方式,并充分利用道路及綠地空間形成科學的排水與調蓄設計。目前道路綠地的生態排水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將道路與綠地邊界的局部或全部打開,把徑流分配到臨近的下沉式綠地中,并設置連續的雨水滯納設施,通過綠地滯納一定量的雨水,緩解排水管網的排水壓力。二是設置淺草溝、滲透渠等設施,并結合相關生態景觀技術發揮綠地對雨水的吸收、滯留、減速和滲透作用,從而達到緩解排水管網壓力的目的(圖5)。
(2)綠地與排水管網的對接設計
道路綠地與排水系統的對接設計能夠科學合理地引導道路排水,是生態道路設計的重點,其基本原則是建立綠地與排水管網的間接聯系,緩解排水管網的排水壓力。因此,在土壤滲透能力有限的情況下,道路綠地應將無法下滲的雨水引入收集池,待排水高峰期過后再排入城市排水管網中。此外,為防止道路綠地雨水收集池的集雨量超過其容量,應設計與排水管網相對應的溢水口和溢流井,以實現對道路綠地的彈性排水控制(圖6)。
(3)道路綠地與外部空間的排水協同設計
近年來國內城市由于排水系統設計標準偏低、管網容量較小,尤其是在排水高峰期時,地勢低洼的節點地區排水壓力負荷較重,道路積水呈現出特定地點發生率高、排水引流不暢的特征。而道路綠地與外部空間的排水協同設計對緩解道路內澇節點的排水壓力有積極的作用。因此,在年降雨量和暴雨期雨水徑流量較大的地區,當道路綠地不能明顯發揮排水作用時,應選擇徑流引導的方式,將雨水引導至道路周邊的廣場、綠地內,通過外部雨水收集設施緩解道路綠地的排水壓力。這一類型的道路綠地設計應注意對徑流的引導設計,如其坡度選擇應滿足排水速度的要求,場地高差應注意與周邊廣場、綠地的銜接等(圖7)。
編輯:lian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