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發展要轉變傳統環保模式
完善綠色發展監管考核機制
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利用具有綜合性和區域性特點,需要中央部門、中央與地方以及地區之間的相互配合,綜合施策,協同監管和治理。
第一,打破部門界限,加強科學規劃和戰略布局。一要加強部門間政策的協調性。把綠色發展的理念融入科技、經濟、政治和社會發展的各方面,把節能減排降耗措施貫穿于生產、消費和生活的全過程。二要加強綠色產業鏈的統籌規劃。三要加強創新鏈各環節的鏈接。從研究開發、成果轉化到示范推廣各環節應有機銜接,推動傳統產業的綠色技術改造與培育新興綠色產業相結合。四要結合國情與國際經驗,制定綠色發展戰略。各國的資源稟賦、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不同,我國綠色發展不能靠跟蹤模仿,人家干什么,我們就干什么。在整體戰略布局和資源配置上,應根據資源稟賦和發展階段,制定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發展和保護戰略。如,我國的能源結構以煤炭為主,應大力推進煤炭的清潔利用。而在具體政策工具和技術上,可以借鑒國外有益經驗。
第二,完善環保工作協調機制,落實責任,形成監管合力。比如,統籌中央與地方的關系,明確中央和地方政府在綠色發展中的分工定位;統籌協調政府部門之間的關系,細化部門職責,形成相關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環保監管重心應適當上移,突破以行政區劃為邊界的環境監管體系,依據自然條件、經濟集聚和區域關聯度等,建立跨省份或重點流域的區域性監管機構,統一調度監管力量;強化過程監管,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施對企業生產全過程在線監控,提高在線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建立全國統一的生態環境監控信息系統,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升環保信息的透明度,等等。
第三,進一步完善綠色發展考核指標體系。按照各地產業結構、發展階段和環境容量,進一步細化地區分類考核制度。一方面,根據綠色發展需要,豐富考核指標體系;另一方面,改進現行地區能耗考核。比如,對于高耗能產業集中的地區,重點以降低單位GDP能耗為重點,實行降低單位能耗和能耗總量雙控制;對于服務業比例高、人口密度較大的特大型城市,應把節能減排降耗的重點放到服務業和居民消費上,實行人均能耗和能耗總量控制相結合,等等。
從五方面加強政策引導激勵
加強政策引導和激勵,重點是理順激勵機制,增強政策穩定性和透明度,形成可預期的長效利益驅動機制。
第一,根據實施和監督的成本效益,選擇政策工具,以多種方式分類支持綠色生產和消費。對便于量化監督的能耗和污染排放,可利用價格、稅收和補助等政策,引導資源消費和生產方式變革,提高利用效率。如,可以通過階梯價格調整水、電、氣、熱等消費。對于實施和監督成本較高的領域,則應發揮民間社會組織和公眾的監督配合作用。
編輯:lian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