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花園:40㎡民居生態改造后成為真正的“海綿體”
是建設更是環境教育
高健更愿意將雨水花園的建設看作是一場“公眾參與”、“共知共行”的環境教育活動。
從設計方案到實際建設,高健一共舉辦了七個主題工作坊,主題分別為雨水花園設計、廢棄物再利用、生態種植、手作步道、屋頂花園、藝術涂鴉和雨水收集,志愿者們上午學習知識理念,下午實踐施作,志愿服務總工時達4000小時。
在這樣的參與下,雨水花園的設計綜合了五組設計者的構想,充分利用了社區內即將淪為垃圾的馬桶、浴缸、沙發、裝修板材,種植了耐旱、可食用的植物,鋪設起了步道和礫石地面,給消防井蓋起綠屋頂,建立起雨水收集系統,還給單調的白色瓷磚墻穿上了彩衣。
“建設的金錢成本是很少的,大概一萬多元,其中四千元花在雨棚上,很多東西都是別人捐贈的、我們去撿或者DIY的。”高健說,城市綠色“微細胞”的營建區別于宏觀層面海綿城市建設的一個特點就在于此:人們在參與營建的過程中投入了智慧、情感、精力,樂在其中,教育目的也達到了。
“有一個叫小熊的志愿者,一個小朋友,回去之后就在自己家陽臺上設計,要建造雨水收集裝置,把設計方案拿給我看。有很多志愿者回家都動手做了不同程度的生態改造。”高健說,“還是希望更多民眾能有這種可持續生活的意識。”
百萬個細胞減輕市政壓力
現代城市雨水處理的思路是集中、末端、異地處理,所有雨水都以排水管網為目的地,從灰色屋頂到灰色地面再到灰色管道。當管網處理能力不足時,“看海”就成了家常便飯。
高健將雨水花園稱作海綿城市的一個細胞:當宏觀層面的海綿城市建設力圖通過生態基礎設施規劃、水體修復等手段消解內澇時,微觀層面的海綿城市細胞實踐則希望通過民眾的自發行動,在社區將雨水“各個擊破”。
“細胞是一個有機體基本的構成和功能單位,細胞的特殊性最終導致了個體的特殊性。海綿城市就是一個很復雜的機體,要想有序健康地運轉,就必須依賴于每個細胞的健康運轉。”高健說,將小院這樣的灰色社區空間與公眾一起改造成綠色的雨水花園空間,就是從微觀角度入手,當細胞變得健康,自然就能帶動海綿城市整個有機體的功能。
“城市雨水集中起來就成了危害,在源頭就地分散處理的話其實沒那么可怕。”高健說道,“每一個小區的水,就在該小區處理,就地、源頭、分散處理,不要給市政管網帶來過多的負擔。北京一年的降水量約有10億立方米左右,分散在100萬個小的單位里其實是很少的量,雨水自然就成了人類的朋友而非敵人。”
高健說,“比如有5噸的雨水落下來,如果有土壤吸收、植物滯留后,落下來的也許就只有3噸,就不會給市政造成負擔了。”
編輯:guoai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