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印發
《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印發,武漢列為超大城市
《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近日正式印發,《規劃綱要》圍繞“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基本思路,確立了長江經濟帶“一軸、兩翼、三極、多點”的發展新格局。“一軸”是以長江黃金水道為依托,發揮上海、武漢、重慶的核心作用,構建沿江綠色發展軸。推動經濟由沿海溯江而上梯度發展。“兩翼”分別指滬瑞和滬蓉南北兩大運輸通道,這是長江經濟帶的發展基礎。通過促進交通的互聯互通,增強南北兩側腹地重要節點城市人口和產業集聚能力。“三極”指的是長江三角洲、長江中游和成渝三個城市群,充分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作用,打造長江經濟帶的三大增長極。“多點”是指發揮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級城市的支撐作用,加強與中心城市的經濟聯系與互動,帶動地區經濟發展。
同時,《規劃綱要》提出了多項主要任務,具體包括保護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建設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創新驅動產業轉型、新型城鎮化、構建東西雙向、海陸統籌的對外開放新格局等。
把長江經濟帶建成黃金經濟帶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國務院主動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科學謀劃中國經濟新棋局,作出的既利當前又惠長遠的重大決策部署,對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201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調研時指出,長江流域要加強合作,發揮內河航運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黃金水道。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批示,強調長江通道是我國國土空間開發最重要的東西軸線,在區域發展總體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建設長江經濟帶要堅持一盤棋思想,理順體制機制,加強統籌協調,更好發揮長江黃金水道作用,為全國統籌發展提供新的支撐。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全面深刻闡述了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的重大意義、推進思路和重點任務。此后,習近平總書記又多次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涉及長江的一切經濟活動都要以不破壞生態環境為前提,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共同努力把長江經濟帶建成生態更優美、交通更順暢、經濟更協調、市場更統一、機制更科學的黃金經濟帶。
走出一條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道路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思想是,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要遵循5條基本原則。
一是江湖和諧、生態文明。建立健全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和水資源管理制度,強化長江全流域生態修復,尊重自然規律及河流演變規律,協調處理好江河湖泊、上中下游、干流支流等關系,保護和改善流域生態服務功能,走出一條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道路。
二是改革引領、創新驅動。堅持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推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先行先試。健全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增強市場主體創新能力,促進創新資源綜合集成。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不搞“政策洼地”,不搞“拉郎配”。
三是通道支撐、協同發展。充分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以沿江綜合立體交通走廊為支撐,推動各類要素跨區域有序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建立區域聯動合作機制,促進產業分工協作和有序轉移,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
四是陸海統籌、雙向開放。深化向東開放,加快向西開放,統籌沿海內陸開放,擴大沿邊開放。
五是統籌規劃、整體聯動。著眼長遠發展,做好頂層設計,加強規劃引導,既要有“快思維”、也要有“慢思維”,既要做加法、也要做減法,統籌推進各地區各領域改革和發展。
編輯:wanglongzhao
相關閱讀
武漢黃鶴樓景區周邊立體整治見成效
2018年5月4日,再登黃鶴樓,蛇山風景如畫。【詳細】
武漢將建一批復合型郊野公園
近日,市政府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武漢將推進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大力發展以農業體驗、垂釣等生態觀光休閑等為主題的鄉村旅游,引導鄉村旅游向多業態、高品質轉型。【詳細】
全國政協委員獻計長江經濟帶生態修復
這些年來,長江流域經濟一直處于高速發展期,但生態環境保護相對滯后,流域缺水風險和生態污染風險居高不下。“啟動長江經濟帶生態修復工程”是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今年的重點督辦提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