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發現沒,一些民居,尤其是那種傳統的四合院,比如王府之類,進門的時候會發現一堵墻,這堵墻是干什么用的呢?其實它是中國傳統建筑的重要元素,它叫影壁。
影壁也稱照壁,古稱蕭墻,是中國傳統建筑中用于遮擋視線的墻壁,位置一般在一組建筑群的大門外或大門內。前者稱為外影壁,后者稱為內影壁,通常是由磚砌成,由座,身,頂三部分組成,座有須彌座,也有簡單的沒有座。
大門外的影壁多設在官府、寺廟、大宅第的門外,有標明大門位置的作用,提示過往行人避開。大門內的影壁是遮擋人們的視線,不讓大家一眼看到院內,從而保持建筑內部的隱蔽與安靜。根據這內、外影壁的功能,古時分別稱它們為“隱”和“避”,合稱“隱避”,后來逐漸演變為“影壁”。因影壁都會與進出大門的人打照面,所以又稱“照壁”。
墻身的中心區域稱為影壁心,通常由45度角斜放的方磚貼砌而成,簡單一點的影壁可能沒有什么裝飾,但也必須磨磚對縫非常整齊,豪華的影壁通常裝飾有很多吉祥圖樣的磚雕。影壁墻上的磚雕主要有中心區域的中央和四角,在與屋頂相交的地方也有混梟和連珠。中心方磚上面一邊雕刻有中心花、岔角在影壁墻的中央還鑲嵌有福壽字的磚匾或者是帶有吉祥一味的磚雕。
1一字影壁
影壁俯視平面成單一的細長條。有的一字影壁太長會顯得太單調,就將其橫向分為三段,中間長兩頭短,形成一主二從。
2八字影壁
在一字影壁的基礎上,將二從向內折,形成八字圍合狀。
3撇山影壁
位于大門兩側,與大門槽口成120度或135度夾角,平面呈八字形,稱做“撇山影壁”或“反八字影壁”。做這種撇山影壁時,大門要向里退2至4米,在門前形成一個小空間,可作為進出大門的緩沖之地。
4座山影壁
座山影壁。廂房的山墻上直接砌出小墻帽并做出影壁形狀,使影壁與山墻連為一體。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5 WWW.www.wewon1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