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如何迎風起舞
兼具“產業、文化、旅游、社區”等多重功能的特色小鎮,生機盎然,未來有望發展成為全國產業轉型升級的微觀樣本,以及打造示范小城鎮“升級版”,因此備受各級地方政府青睞,但站上風口容易起舞難,若無鮮明特色怎成活?
小鎮故事多。
余杭夢想小鎮、玉皇山南基金小鎮、南潯善璉湖筆小鎮、德清地理信息小鎮、西湖云棲小鎮、吳興美妝小鎮、湯泉溫泉小鎮、酒泉玉文化小鎮……
浙江、北京、天津、上海、河北、江蘇、廣東、甘肅、貴州……
由于國家的政策引導以及地方政府的積極探索,特色小鎮風暴正席卷全國,各地都開始為創建特色小鎮而熱火朝天地努力著,且干勁十足。
實際上,特色小鎮“非鎮非區”,不是行政區劃單元上的一個鎮,也不是產業園區的一個區,而是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結合自身特色,聚焦信息經濟、環保、健康、旅游、時尚、金融、高端裝備等新興產業,兼顧茶葉、絲綢、中藥、青瓷、文房等歷史經典產業,融合產業、文化、旅游、社區功能的創新創業發展平臺,未來有望發展成為全國產業轉型升級的微觀樣本,以及打造示范小城鎮“升級版”。
溯其源,起于浙江。2015年1月,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創建特色小鎮戰略,截至目前,全省共計公布了兩批79個特色小鎮省級創建對象,51個省級特色小鎮培育對象以及首批37個特色小鎮,預計未來浙江省將創建100個特色小鎮。
一年的實踐足以證明,小鎮的特色基因被喚醒后,便會激發出巨大的能量,令人目眩。公開數據顯示,浙江省首批37個特色小鎮在2015年新入駐企業達到3207家,新增就業人員4.6萬,新增稅收21.3億元。
比如,坐落于玉皇山南,錢塘水北的玉皇山南基金小鎮,吐故納新,由昔日廢舊的陶瓷品交易市場,變身成為中國版“格林尼治小鎮”。目前,山南小鎮累計集聚各類金融機構810家,資金管理規模4020億元,投向實體經濟項目629個、資金1240億元(其中省內353億元),今年上半年實現稅收6.49億元,地方財政收入2.99億元。
再如,杭州西湖的云棲小鎮,一直以來對云計算、大數據、無人機等高端項目情有獨鐘,堅持發展以云計算為代表的信息經濟產業,著力打造云生態,大力發展智能硬件產業。僅2015年就實現了涉云產值近30億元,完成財政總收入2.1億元,累計引進企業328家。
或許正是因為浙江特色小鎮創建“珠玉在前”,7月21日,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布《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決定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明確提出,到2020年,我國將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閑旅游、商貿物流、現代制造、教育科技、傳統文化、美麗宜居等特色小鎮。
編輯:wanglongzhao
相關閱讀
別讓特色小鎮傷了群眾
近日,筆者下鄉到一個正在建設的特色小鎮調研,聽到幾名農民對此頗有微詞。一位群眾指著剛拆掉的房屋氣憤地說:【詳細】
無品質支撐的特色小鎮還能“火”幾年?
近年來,特色小鎮建設在我國如火如荼、遍地開花。但中投顧問發布的《2019-2023年中國特色小鎮建設深度分析及發展戰略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全國入庫特色小鎮項目共計11260個,投資額13.5萬億元,落地率為 31.6%。【詳細】
特色小鎮需要“減負”再出發
特色小鎮建設已進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