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如何迎風起舞
特色小鎮風口風勢強勁,追風者眾多,覆蓋東中西部地區。
8月29日,北京市農委主任孫文楷在《北京市“十三五”時期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劃》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北京將在原有42個重點小城鎮的基礎上,結合各小鎮不同區位條件,規劃建設一批功能性特色小城鎮,以實現農民就近、就地城鎮化。
甘肅省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的《關于推進特色小鎮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用3年時間在全省重點建設18個特色小鎮,包括定西市通渭縣平襄書畫小鎮、酒泉市肅州區酒泉玉文化小鎮、甘南州夏河縣拉卜楞民族風情小鎮、武威市涼州區清源葡萄酒小鎮等。
河北省委、省政府近日出臺的《關于建設特色小鎮的指導意見》提出,力爭通過3—5年的努力,培育建設100個產業特色鮮明、人文氣息濃厚、生態環境優美、多功能疊加融合、體制機制靈活的特色小鎮。同時,明確表示原則上3年內要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億元以上,其中特色產業投資占比不低于70%,第一年投資不低于總投資的20%,金融、科技創新、旅游、文化創意、歷史經典產業類特色小鎮投資額可適當放寬,對完不成考核目標任務的予以退出。
這說明,不同于以往“爭個帽子睡大覺”,特色小鎮創建有著嚴格的標準要求,多地選擇“動態管理”,因地制宜,精準施策。
筆者梳理目前各省公布的特色小鎮建設意見發現,對列入省(市)級建設名單的特色小鎮,實行季度通報情況、年度綜合評估,獎罰分明,只有達標了才命名,才給財稅、金融和土地等扶持政策,不達標不命名,不給政策。
以福建省為例。閩版《關于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實施意見》中,明確對納入創建名單的特色小鎮實行年度考核,連續兩年未完成年度目標考核任務的,實行退出機制,下一年度起不再享受特色小鎮相關扶持政策。建設期滿后,完成規劃建設目標、達到特色小鎮標準要求的,經驗收合格,報省政府審定命名為福建省特色小鎮。
實踐證明,在特色小鎮創建過程中,除了要做好守門員外,政府更應扮演好“店小二”角色,突出服務性質,堅持企業為主體,市場化運作。政府重在做好支持、引導,打造一條服務鏈,從要素保障、資金支持、人才扶持、改革創新等方面,明確支持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具體政策措施,更加注重政府制度創新、政策創新和工作方式創新。
當然,政府給牌子、給政策、給資金,都僅僅是催化劑,更為重要的是特色小鎮的“靈魂”。
“水村山郭酒旗風”,小鎮獨有的山水風光、風土人情、人文歷史、鎮街巷道、土特產品、個性產業……皆為特色,而這正是特色小鎮的“靈魂”。
而產業特色是重中之重,若無鮮明特色小鎮難以成活。僅就特色產業定位而言,每一個特色小鎮都應主攻一個最有基礎、最有優勢的產業方向或是產品,凸顯特色、放大特色,力求“特而強”,做好產業鏈,激發企業活力,比如湖筆之于善璉鎮。
特色小鎮燎原之際,期待“千鎮呈千面,鎮鎮皆特色”。
編輯:wanglongz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