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可能表現在白砂之余白意義者為大德寺本坊的方丈庭園,此庭面積約數百坪,分為南庭與東庭兩部分。
大徳寺 龍源院 。系寺院內庭,只有數席大小的空間,中置三石,皆小巧玲瓏,布置均衡,
在白砂之海上搭配的龜鶴造型的蓬萊式庭院,一只貪婪的烏龜如何想逆流時間的大海抵達蓬萊最終永遠擁有青春。
周圍白砂,則掃出細密之平行直線條。此石庭簡單而精致。
南庭部分呈矩形,全庭約百分之六十皆密敷白砂,僅于東南隅設枯泉石一組,
于庭中偏右處布置一扁平青石,故整個庭園予人的印象為潔凈晶瑩之白。白砂之上,以東南之石組與右側之青石為中心,
用平行之線條劃出清晰紋路;近石之處,隨石形轉折,其余部分則舍變化而求簡單,僅自左至右,掃出平行線條。
由于砂石之白色與帚痕之直線效果,使此南庭更形空曠蒼勁,而睇(原文為目+帝)視愈久,愈覺此庭無物之勝有物。
龍源院作為大德寺的分寺之一,是大德寺南派的主寺院。1502年由東溪宗牧作為開山祖修建,
現在的方丈室、玄關和正門均為當年的建筑,而其中的方丈室更是大德寺內最古老的建筑,
呈現了禪宗的典型格局。方丈室的南、東、北分別有有三處情趣各異的庭院,北側為龍吟庭。
大德寺龍源院枯山水庭
坐著觀看大德寺龍源院枯山水庭,體會這靜穆的一刻。
龍源院南庭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5 WWW.www.wewon1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