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杭州海綿城市高峰論壇 讓城市有彈性會吸水
海綿城市,是一種形象的表述,是城市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建設海綿城市,簡單點來說,就是在城市改造中,打造一批能吸水、蓄水、滲水、凈水的“海綿體”。2016年10月16日,2016杭州海綿城市高峰論壇暨杭州科學大講堂第111講在上城區舉辦。
本次活動由杭州市科學技術協會、杭州市海綿城市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上城區人民政府、同濟大學杭州校友會聯合主辦,上城區科學技術協會、杭州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民建上城區基層委、杭州結構與地基處理研究會等承辦。本次活動包含了杭州科學大講堂、長三角科技論壇暨浙江·杭州科協年會上城分會場、“城市·青年·科技”論壇、“2016上城·同濟&民建”城市論壇等5場會議,涵蓋了生態、經濟、景觀、水環境等方面,交流了現階段海綿城市建設的經研究、新成果與新進展。
杭州作為國際著名旅游城市,生活品質之城,在城市開發、建設過程中一貫秉承綠色、生態的建設理念。未來,杭州將構建“一芯、三軸、四片、多節點”的海綿城市空間格局。
在“海綿城市論壇”上,業界知名專家和青年學者從各自研究領域對海綿城市相關技術進行了論述和研討。杭州市政設施監管中心主任梁旭博士做了主題為《杭州水文研究》的報告,他對杭州特殊的水文地質情況進行了闡述,總結了目前杭州市政設施中有關海綿城市相關的技術現狀,提出了因地制宜發展杭州海綿城市的新思路。
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河海大學副校長王超是國內海綿城市建設方面著名的權威專家,他以《海綿城市建設關鍵技術》為主題,詳細列舉了包括建設都市自然排水系統、雨水花園、生態滯留草溝、綠色街道、可滲透路面、生態屋頂與雨水再生系統等的關鍵技術。
王超院士結合上城區部分區域存在地勢低洼、排水設施能力不夠,存在局部性的“易澇”地帶的情況,提出可增加可滲透路面與下凹式綠地建設的建議。
本次活動旨在為推進城市建設項目中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要求提供工程思路與技術指導。上城區作為杭州市的主城區、老城區,雖然難度大,問題多,但在海綿城市建設方面已經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工作,本次活動為有關部門推進和發展海綿城市提供了解疑答惑的良機。
編輯:lianqi
相關閱讀
襄陽市出臺海綿城市建設規劃
讓雨水自然滲透、就地消納,城市不再出現內澇。記者昨從襄陽市規劃局獲悉,《襄陽市中心城區海綿城市專項規劃(2016—2030)》獲市政府批復。【詳細】
老城新生:武漢“海綿經驗”或全球推廣
近日,歐盟地平線2020計劃的綠色生長項目組來到武漢,計劃將武漢市開展海綿城市建設的探索與實踐活動作為【詳細】
觀察:國家級海綿城市“延遲交卷”為哪般?
2015年,住建部、財政部等部委聯合開評了首批國家級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按照申報要求, 試點海綿城市建設周期為兩年。但3年過去了,本該去年就驗收的項目到目前為止還在緊鑼密鼓地建設,這是為什么?【詳細】
上海浦東:大力推廣海綿城市道路核心技術
記者從日前召開的浦東新區第九屆學術年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