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大成都怎么建 城市總規邀市民提意見
相關新聞
成都新一輪總體規劃年底前編制完成
中心城區將推進小街區規制,重點進行服務提升、基礎設施改善等內容,提升居民生活質量。開展中心城區文化復興計劃,塑造成都具有全球識別性的文化形象,打造世界文化名城。作為創新模式的重要輸出地,創造具有中國特色、可復制、可推廣的新型城市發展模式。
總規編制方向
強化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構建15分鐘基本公共服務圈
總規將從哪些方面強化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中規院(北京)規劃設計公司規劃設計二所的城市規劃師胡章介紹,首先是要加強成都的“國際影響力”,既兼顧國際化的基礎設施和經濟貿易,又兼顧國際教育、文化等軟實力。其次按照四川省“多點多極”戰略,成都市的優質基礎教育、醫療資源等將會向周邊區域延伸。第三是實現持續的創新引領,創造具有中國特色、可復制、可推廣的新型城市發展模式。
另外,還需要不斷提升城市生活品質,按照都市核心區、都市新區、衛星城、小城市、特色鎮等多個層次,標準化配置行政管理、社區服務、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商業服務業等公服設施,構建15分鐘基本公共服務圈。
中心城區還將推進小街區規制,重點進行服務提升、環境整治、城市更新修補及交通、基礎設施改善,提升居民生活質量。交通方面,構建以軌道交通引領的開放型運輸網絡和多樞紐交通體系,做優雙機場分工,建設國際航空樞紐;以高鐵、城鐵提升對外聯系和輻射周邊能力;以軌道交通引領城市發展,構建多種交通方式融合的公交都市,實現便捷的交通出行。開展中心城區文化復興計劃,塑造成都具有全球識別性的文化形象,打造世界文化名城。
打破成都單核模式
37個區(市)縣構筑大都市區
中規院城市規劃師胡章介紹,新一輪總規編制還將突出“城市規劃的區域統籌作用”,推動國家中心城市功能在更大區域尺度重構。打破成都市傳統的單核集聚發展模式,將成都、德陽、眉山、資陽全市域范圍以及雅安的雨城區和名山區共37個區(市)縣統籌考慮,構筑網絡化的大都市區。
總規將強化都市區內城市間交通聯系,新增多條都市區內城際鐵路,實現各城市間1小時的互通互達,大都市區范圍外,加強鐵路和高快速路通道建設,讓大都市區與省內其他城市的聯系更加便捷。
總規還將突出城市總體規劃的戰略引領作用,按照“三定”的發展思路,合理確定城市規模。即“以水定人”:以水資源承載力和水環境容量為底線,合理控制人口規模,防止因人口規模過大而帶來水資源不足的風險。“以地定城”:以保障區域生態安全格局為前提,協調城鎮生態、生產及生活空間,合理控制城市規模,防止城市空間無序蔓延。“以氣定形”:系統分析城市規劃中的風環境、熱環境、鄰避設施氣體污染等問題,通過構建多條通風廊道,改善城市通風環境和熱環境,轉變高密高強的城市開發模式,讓居民在城市中也能感受到自然的氣息,提升城市宜居環境品質。
其次還要強化中心城區向外疏解人口和城市功能,注重生態文明建設,推進城市補綠行動,通過構建生態屏障、建設綠色廊道、提升城市綠地比例等措施。加強與新機場的對接,實現與簡陽一體化安排,優化調整城市空間格局。
確保總規權威
劃定邊界紅線等剛性控制線
“總規不是一紙空文,將突出其剛性管控作用。”市規劃局特別強調,將通過劃定城市開發邊界、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等剛性控制線,穩固城市發展格局,確保總規的權威性。明確城市歷史文化保護和城市風貌管控,大力推進歷史遺產保護、特色文化展示,打造世界文化名城。
新一輪城市總規還將對歷史文化保護、城市設計、生態保護、居住和公共服務、綜合交通、市政公用設施、綜合防災減災等專項規劃提出編制引導。
“一個比較突出的變化,就是以前的規劃更多討論怎么把城市向外發展,做得更大,現在討論的是如何把城區做精、做優,提升發展。”市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解讀說,中心城區未來規劃上將更多做存量規劃和城市的更新,而其它發展相對滯后的區縣,考慮到要做強做大,整個市域為了城市發展預留空間,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編輯:lian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