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園林學生,怎樣做才能提升日后生態設計的能力?
作者:東竹謙驗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641006/answer/90750474
來源:知乎
首先,不要看著生態設計里面有生態二字,就去投奔生態系。十多年前,我犯了同樣的錯誤追了生態和景觀生態好幾年,結果發現生態知識對我認為的生態設計沒啥用(景觀生態和生態規劃是另一個悲傷的故事,此略)。
為什么呢?首先必須指出,“生態”一詞在景觀的語境中,和生態學上的“生態”不是同一個概念(這不禁讓我想起了維特根斯坦的<<哲學研究>>)。景觀語境下的生態規劃設計,其實包括了和環境健康、可持續發展相關諸多概念的一個大集合,如污染控制,減碳增綠,可再生能源策略,水土保持,災害防治,雨洪調蓄,氣候調節等等,都屬于景觀語境下的"生態"。而嚴格生態學上生態規劃設計,更多指的是保護種群,群落以及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物種多樣性從某種意義上也是在保護穩定性),比如優化群落內物種結構,優化種群內代際結構,基于動物行為學的各種棲息地保護等等,比景觀語境下的“生態”問題狹窄得多。我覺得在我了解的景觀語境下,景觀設計師及其接觸的甲方指的生態更可能是污染控制和減碳增綠之類的(可能是因為這類問題在當下中國更為緊迫),而狹義生態規劃設計針對的生物多樣性,棲息地保護之類的,往往(不得已)居于更次要的地位。
既然題目問的是生態設計,在1)設計尺度,2)景觀語境,3)中國國情三個限定條件下,我認為最主要的是污染控制,而這些技術主要在環工。
所以,如果我的學生真心想學點對生態設計有幫助的,我會建議他/她去環境工程系補課。不用學很深,就聽聽針對本科生的一般污染處理原理及幾種常見工藝流程:水處理一般工藝,各種濕地處理工藝;土壤污染處理工藝;空氣污染處理工藝。
然后關鍵點來了———學習每個工藝時,思考以下幾個設計相關問題:
1)同樣工藝用景觀思路來做,可以做出哪些戲劇性效果?
2)有沒有哪個你鐘愛的設計方案本質上是可以結合此工藝來完成的?
3)可不可以此工藝應用到另一個沒用過的場景?(比如日本有一家工程公司就把污水廠處理廢濁氣的生態濾床技術用到道路綠化處理汽車尾氣,而som又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應用到室內綠墻來實現空氣凈化)
"環工偷師+設計轉換"這么兩步走,可以幫助你開啟生態設計的大門。但開啟了以后,希望在生態設計上再上一樓,可能就需要花很多力氣了。那你要上的課程就不止一點點了,從林業系到生態系,你會發現有上不完的課。你也會發現很多時候自己原來的認識是多么的幼稚。最讓我有體驗的是嘗試修過一門(后來drop了)林業系的forestedwetland。我當時想濕地俺還是有點概念的,大半個本科和整個碩士都在上相關課程,做相關項目。結果去了就傻眼了,每周兩次lecture,一半的課程是在講土壤,然后教大家如何記住這些可怕的拉丁文。每周還有一次野外實踐,也大都是采土樣,認分層,分析地下水浸潤。我僅上了三周的課程,最后一個土壤的拉丁文都沒有記住,但終于理解一件事情,他們的濕地定義主要是受地下水浸潤的土壤情況,以及土壤層發育情況。自己那可憐的景觀背景,傻乎乎拿著濕地公約那個無比寬泛的濕地定義,只知道看地表水水質、水深以及濕生植物的想法實在是naive的可以。自此后,再也不敢跟人說我做過濕地項目,只敢說俺做過濱水景觀,略了解些濕生植物。然后非常尊敬從土壤和水文地質做濕地的。
生態在當代中國承擔著太多的意義。但其中輕重緩急,作為有良知的職業者應當謹慎掂量。
十多年前,做一個濕地公園項目。相對欠發達地區,甲方是集體土地代表,現狀是農田和水域,少量荒地。甲方一位領導最關心的是開發商承諾送的別墅區里面的一棟別墅。當時很鄙夷,覺得生態保護才是王道。正巧當時看了袁隆平院士的一個紀錄片,里面袁老一句話讓我很觸動:"一個國家只有糧食安全了,才能退耕還林,退田還湖,在其他領域謀求發展。"某次去現場的路上,面包車開過一片泥地,大冬天零度以下,一位老奶奶帶著兩個一米不到的小孫子在濕濕的泥地里面揀麥粒。當時是2005年。平日如果一張白紙掉泥里,我都很可能扔掉,別說是食物。這一刻讓我震驚,當下淚目。我原以為在生態區做別墅是惡,搞濕地就是善,但占掉的農田又影響了誰的生活?回到學校,一看學校景觀論壇,里面首位問題是在討論樹陣的意義,讓我很感嘆。問題也許沒有對錯,但具體情境下就有高下。
當我們承擔一份工作,就有一定的責任。做課程作業做競賽,我會鼓勵學生努力挑戰傳統,深入鉆研。中度干擾和脈沖理論,我自己十年前做競賽就有用過。但課程和工作不同。工作中我們要對自己決定的后果負責。這些純理論的想法,課程里用用可以,實踐必須捫心自問:我們真的有把握嗎?對可能復雜后果有清晰預期嗎?如果我們都沒有把握的事情,我們憑什么擺出一副專家的樣子影響著他人的生活?這種對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從而產生的對自己決定的把握,就叫循證。環工的技術是循證的,而生態中至少景觀師奉為bible的策略大部分只是一個自洽的假說。生態問題太復雜了,沒有針對具體基地扎實的調研,沒有大量相關實踐積累,任何生態學家都不敢自詡循證。景觀學科和行業知識生產最大的詬病就是循證性太差。別說別人的項目了,自己做的項目有什么生態效應都沒有幾個人有財力精力跟蹤的下來。
這幾天看到常州外國語校工業廢棄地污染影響學生健康的報道,實在太可惡了。這樣的事情,在中國天天都在上演,輕重不同,消息達通不同。本來中國的項目周期就很短,甲方又有很多自己的花花腸子。沒經過扎實的本底調研的生態策略,其實踐性很值得質疑。對生物系統的保護雖然重要,但比起人的生命健康來,我認為可以緩一緩。有條件就做,有需要又有條件還可以搭多學科團隊,有多大資源做多大資源的事情。但謹慎為先,平衡診斷(調研)和處方(生態策略),有多大把握做多大把握的事情。
我們對資源的每一次使用安排,都是對其他使用一定程度的排斥。景觀意義上的生態很大程度是對資源進行最合適的利用和保護。當我們管理好自己的狂妄自大,在我們的知識和各種時間資源限制下窮盡可能,才不枉為這份人類和子孫后代共享資源的盡一次監督責任。
編輯:wanliyao
相關閱讀
同濟大學風景園林本科專業評估順利通過
11月16日,同濟大學風景園林本科專業評估順利通過。【詳細】
加強城市設計 海口劃定重要景觀風貌控制區
記者從海口10月19日召開的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上獲悉,《海口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城市設計和建筑風貌管理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獲會議原則性審議通過。《實施意見》劃定了海口重要景觀風貌控制區,提出【詳細】
古建筑在現代風景園林設計中的應用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覺得在現代設計中的傳統元素越來越多,傳統和現代的結合成為一個趨勢。中國傳統建筑攜帶著大量歷史信息,在我們研究歷史、文化、科學各個方面知識的媒介中,古建筑無疑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詳細】
2022年安徽風景園林總產值將達千億元規模
日前,記者從安徽省風景園林行業產業發展暨脫貧攻堅推進會上獲悉,去年我省風景園林產業產值已突破500億元,預計到2022年,安徽風景園林總產值將達到千億元規模。【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