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優華:生態園林行業“跨界”與“創新”
我們的產業化問題,上下游產業鏈整合難,作為營造,現在都叫施工,建筑可以叫施工,但園林不能按圖施工,一定是在精心鑄造產品,通過設計和不斷的優化改進,這個觀點一定要倡導。營造可以更能體現出園林行業的實施,用工匠精神來說明這點。另外上下游產業鏈的整合,你做設計的,又想做營造,又想做花草苗木的生產,從產業鏈的覆蓋是非常困難的。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園林行業產業化沒有建立起來。
目前全國有一級資質的有一千多家,三級資質以上從業企業有兩萬多家,嚴重的產能過剩。現在一級企業有的靠資質來生存,投標靠運氣,項目拼關系,馬上資質取消怎么辦?我贊成取消資質,建立企業資質信用平臺,大家即將面對新時代的到來。
另外就是庫存積壓,由于政府引導,大量的苗木生產過剩,隨著經濟下滑面臨困境,加上林業上允許苗圃申報林業產權證,用苗木抵押貸款,最后很多苗商跑路,造成社會上行業上很多問題。
目前整個行業從勞動力,從項目管理水平等等方面成本非常高,所以這個行業目前的現狀來講是非常關鍵的時期。
下面我從12家IPO企業和50家新三板的收益情況做一個分析。這有個50強數據來看收益視乎在逐年增長,實際上數據是不可靠的。我們只有從上市的企業產值來看,IPO增長非常緩慢,新三板的企業也是增長很慢。現在這個行業已經處于下滑期。還有行業競爭的激烈程度,IPO的企業收入相對高一點,利潤從20多億下滑到16多億。產業鏈看起來很長,設計營造苗木銷售等,實際上從上市企業來看,我們的盤子收入很小。10億以上就7家,3-15億13家,最大的企業收入也就50億,沒有百億企業。利潤也是每年在下滑,一億以上就6家,3000萬到1億也只有3家。行業收入仍以營造為主,收入也沒有增長在下滑,設計收入只有10億也在減少,各板塊增速都是放緩或減少。
第二方面講講生態園林行業的政策指向。根據現狀,隨著國家政策的方向發展看很熱烈,目前生態園林城市建設如火如荼,到現在只有七個地市被評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生態園林城市的概念有很多,既要搞智慧城市、森林城市、海綿城市、氣候適應型城市等,看起來前景非常好,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企業沒有感受到熱烈的程度。
從國際國內兩個方面分析下,首先我們現在構建生態園林系統,從生態園林城市、海綿城市,講城鎮化加綠色化。構建智慧生態園林系統,互聯網物聯網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上看,未來對企業有影響。另外是美麗中國夢讓產業有非常好的前景。目前感覺互聯網對園林行業影響小,但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影響會非常大。還有國家PPP政策,對行業的拉動,對資本市場加上技術創新,以及轉型升級方面有一個指向。另外是構建健康生態園林系統,生態健康,健康中國不只是身體健康,還有生態環境健康,生態健康是擺在行業面前未來發展的趨勢。
從國際上看,一帶一路,亞投行的成立,世界命運共同體,把中國國內大量的產能怎么走向世界,包括園林行業、國際知名的企業如何借船出海,跟著他們一塊走出去,把中國的園林藝術走向世界。
生態園林產業化方面。生態園林是生產健康生態產品的行業,是文化藝術產業,是具有生命活力的基礎設施,是涉及多行業的全域產業。
風景園林的學科理論知識已經大量的探討過,理論的知識在很多設計師中根本沒有很好掌握這些專業。現在許多的設計師做了很多項目,圖紙拿來根本沒法做。我們在總造價不突破的情況下要進行優化方案,但是大量企業沒有優化能力,沒有設計能力,所以產品做出來以后效果不好,導致政府官員為了績效第二年再來做綠化提升,造成投資與時間大量的浪費。從設計到營造這塊,我覺得設計師更多要把專業知識學透,一定要把中國傳統的東西學透,自然與文化要有機融合。我們學外面的東西可以,但是更多要發揮設計師自己的特點,不要盲目的學習。
生態園林和生態復綠的概念,國家倡導生態園林的概念,不再是過去的生態園林,以生態學為基礎,要與動物、植物和人類健康相結合。所以生態園林發生很大的改變,不再是城鎮中心,要包括整個城市周邊,甚至包括整個區域,所有國土的大地生態園林。生態復綠,是以恢復生態學為基礎,是建設綠色自然生態系統,更多是在污染的或病態生態環境進行以生物、非生物為主的生態系統整體功能與合理結構的恢復、重建、修復、健康保護。
產業化建設,上下游產業鏈,上游就是苗木花草資材等原材料的生產,要進行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南方的苗木到北方去是栽不活的,所以很多上游產業鏈建設需要更多的科學技術。我們營造這塊,怎么做,一定要用工業化的思維和文化藝術來做產品。設計師設計了很多園林產品,設計的很好,圖紙很好看,但是營造以后效果非常不好。效果好壞看設計,質量好壞看營造。除了營造好壞還不行,還要后期長期的維護管理。開始產品做的非常漂亮,幾年以后過去看一塌糊涂。作為設計師不要想著把圖設計多漂亮,關鍵是產品要持續好看。還有園林機械智能制造,如挖樹機等,以及下游的服務產業很多,包括咨詢、規劃、勘察、文化創意設計、技術研發、投資、養護管理、文化、體育、旅游、藝術、信息智能化等等。上中下游的產業鏈產業化的建設是目前擺在行業的面前,我們目前更多還是需要靠政府的引導,關鍵是靠大家行業里面來發展。
目前市場對產業內部的多元化和精準化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產業鏈的延伸,產業投資的跨界和運營的創新融合有助于產業的合作與升級,奠定了行業跨界創新的市場基礎。IPO企業也是靠資本和跨界,新三板也是借助資本加上不斷的創新,體現差異化。一級企業是最難的,目前競爭非常的激烈。小微企業,一般是勞務加上一些銷售。未來大家一定要確定自己的生態位,你擅長什么就做什么,不能盲目的做,未來是一個大的平臺,每個人要專注于自己平臺上的專業。
生態園林行業跨界創新方面。一定要了解國家與行業的趨勢,國家政策的趨向。還有掌握企業發展各自的工具,我們使用什么樣的工具,是技術研發部門,做設計的部門,做營造的部門等等,一定要把握自己擅長的東西。另外一點是講究國家地方政策,一定要有分析,再來實現跨界融合的創新。
跨界創新這塊,未來是分享經濟,創意經濟,數字經濟,智能制造。苗聯網個人認為有點超前,很多人不習慣線上下定單,而且苗木是非標產品,每棵樹不一樣,每棵花草都不一樣價格也不一樣,運輸物流損傷等,你只有解決苗木標準化產品可能會走得比較快。國外是組培容器苗,標準化要好。但是互聯網可能還是要走進這個行業,未來三五年以后肯定是適應的。
跨界的概念,一個是行業內部跨界,行業和行業的跨界,包括時間、空間的跨界,還有理論轉型等等概念。跨界不是盲目的,而且一定要認清自己最擅長的,包括未來個性化時代和合伙人時代。你要拓展,自己沒有那么多資源,就要合伙,你也不能掛靠,因為園林綠化目前是作為其他建筑服務企業,屬建筑法管理。我們一定要讓國家對行業的產業化有高度的重視,把我們列入到國民經濟體系中,讓稅務局知道我們這個行業,讓我們這行業成為一個產業。我們現在也發現一條路,稅務局的病蟲害防治、植物保護是免增值稅的,我們很多人把養護作為園林綠化這塊,一定要作為植物保護,這樣可以免增值稅的。當然更多還是要靠自己去研究。
轉型來看,大的企業自己還靠自身實力轉型。轉型有三個方向:縱向發展,橫向發展,縱橫交叉,都要差異化共存。這三個方向如何選擇,橫向就是同質化競爭,越做越大,涉及面越來越寬。縱向走向就是越走越精,跨決深度越來越深,行業越來越垂直,協作越來越完善。差異化共存發展,就是越來越細分。
另外產業結構這塊,產業結構目前來講,是根據現有企業傳統園林產業認為是實體重組,實際上很多企業平臺比較大,很多小企業有接定單能力,但平臺小,所以都去掛靠。我建議個人或資源少的不要成立自己的公司,就在大平臺公司里面成立1公司,2公司,3公司等,我覺得是未來大眾創業的發展趨勢,就是大家一起做大平臺,每個人在平臺里獨立發展,以這樣大平臺來接定單會更有利,這是進行一種模式的改變。二維,創新型生態園林產業,關鍵要會做資源整合。現在還要關注智慧生態園林健康系統,就是要運用物聯網、智能化等,這是未來三維企業平臺的升級。我們一定要用信息化來管理,每天把所有的工作記錄下來建立數據庫,每個企業要形成自己的大數據,有利于企業人才與產品的有效分析。政府園林行業部門也要建立城鎮化的數據庫。
經營管理,未來有五大思維。一是平臺思維,超一流企業做平臺加品牌,一流企業做平臺,二流企業做產品,三流企業做服務,今后要想企業在競爭中生存下來并作大,唯有把自己企業升級成平臺化思維運作。
第二是人才思維。老板要想解放自己,必須有大批的人才追隨。三是品牌思維,還有產業思維,以及上市思維,如何借助資本這塊,大家從管理中一定要針對五個思維方面進行思考。
園林企業跨界創新方向,上市公司都在跨界轉型,轉型要看好方向。
關于創新,創新是永不改變一個話題,這個行業如果有新的模式,新的平臺,新的業態,新的產業,新的技術,還有思維的創新,這些都是擺在企業家、企業和行業面前的大家努力思考的問題。
未來生態園林行業發展的新常態,面臨大量的EPC、PPP建設是未來增長點,包括設計、營造、養護管理一體化是核心,資本運作是常態,降成本是關鍵命題,產品利潤拼管理,運營管理是未來主戰場,還有技術創新也是未來發展的根本。
生態園林行業+互聯網,把每個項目的人和事都進入數據庫,才能分析項目干的好壞,才能分析項目經理干的好壞,企業的大數據建立起來了,全國所有行業的大數據就建立起來了。這次住建部要建全國的園林綠化行業以其他行業的資質信用系統,由部里面統一平臺,每家企業信息都在平臺上可以找到。互聯網時代,我們園林綠化怎么做好信息化建設,住建部講信息化只是講建筑行業,不管園林綠化,我們如何跟進信息化建設,行業自己要去做,各個省的園林行業協會一定要借助住建部的信息化建設來加強行業自身建設。
未來趨勢是智慧化管理,我們行業也要采取智慧化管理。當然這個時代也快了,估計就三五年的時間。
增量生態園林的創新要專注自己擅長領域,專業專心,整合產業鏈,走資本市場,進軍PPP文化旅游投資,鄉村旅游開發,技術研發。
存量生態園林的創新要關注存量生態園林創新模式O2O,對植物保護,設施維護,升級改造,城市大物業即包括市政、環衛、園林一體化,服務家庭園藝,維護地球生物圈等等。
我們華藝園林去年做了“好養護”平臺,就是園林綠化養護+互聯網,線上訂單線下服務。互聯網只能做私有空間的,公共空間目前做不了。目前單位的園林養護一般是物業和園林公司管理,你必須要把養護分成春夏秋冬四季產品,細化到保養一棵樹多少錢,一平米草皮多少錢等,做到碎片化管理,為客戶大大降低成本,方便快捷服務,確保質量高效。
智慧生態園林的創新,建立智慧園林監測系統、智慧園林管理系統、智慧園林服務系統等是急需要從信息化、智能化、產學研上來加強建設。
無人機的應用,在行業規劃設計前期用無人機拍照現狀,到后期方案的調整,以及到后面的營造都可以使用無人機管理,后期的養護可以用無人機打藥等等。無人機的應用現在是用于項目比較多,一個公園可能有幾十公頃,無人機在上面飛,可以跟蹤拍攝每天的進度,分析數據,加強工作效果,而且很多人看到飛機在飛,不敢隨意偷懶,對提高勞動力效率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
新五化服務生態園林行業。綠色化是生態園林行業的基礎,城鎮化是引領生態園林產業發展,工業化是強化生態園林產業工匠精神,農業化是催生生態園林植物生命產業的標準化,還有美好鄉村文化旅游,信息化是提升生態園林互聯網發展趨勢。
未來要加快構建生態園林健康系統,生態園林要引領健康生態新生活。這是我跟大家分享的建議,如果有不當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編輯:wanliyao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