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開發輕保護 長江經濟帶濕地生態不堪重負
2016年長江濕地保護網絡年會暨長江濕地保護培訓近日在云南大理舉行。與會專家代表呼吁,目前長江流域濕地生態屏障初步形成,但是長期以來對河流、湖泊、灘涂等濕地的圍墾占用,河湖阻隔,過度利用,致使生物多樣性下降、功能退化等問題依然嚴重;維系流域水安全和生態功能的能力削弱,長江流域濕地生態系統仍十分脆弱,重點區域的濕地保護和退化濕地的修復任務還十分艱巨。專家建議,應該加強全方位合作,聚焦制度化建設,攜手共抓“長江大保護”。
長江流域濕地生態屏障初步建立
長江流域橫跨中國東中西部,流域范圍覆蓋十多個省區市,流域內水資源豐沛,森林、濕地、荒漠等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豐富,以不到全國五分之一的國土面積,養育了全國三分之一的人口,創造了全國接近一半的經濟總量。
2014年以來,國家提出大力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重大戰略,長江經濟帶包括9省2市,11省市國土面積達到205萬平方公里,區域濕地面積達1154萬公頃。由于地理位置特殊,長江經濟帶濕地在我國乃至全球生態保護中處于極其重要的地位,廣泛分布的湖泊群和密集分布的河流,在降解污染、蓄洪防旱、調節氣候和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維系著流域生態安全、水資源安全,促進了區域社會進步和文明發展。
長江科學院教授陳進說,我國已經劃定了到2020年濕地面積不低于8億畝的紅線,并將其列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目標。長江經濟帶區域濕地面積達1.73億畝,在8億畝濕地中占比約22%,在該區域中發揮著降解污染、蓄洪防旱、調節氣候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國家層面上,國家林業局近年來大力推動長江經濟帶濕地保護工作,把長江經濟帶濕地保護與恢復,作為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戰略的重要舉措,從濕地保護工程、中央財政濕地補貼政策等方面,切實加大了支持力度,并啟動編制長江沿江重點濕地保護修復專項規劃,實施整體保護,系統修復?!度珖鴿竦乇Wo“十三五”實施規劃》已經完成了論證,長江流域重要濕地已納入規劃范圍。
國家林業局濕地保護管理中心主任馬廣仁在會上透露,《全國濕地保護“十三五”實施規劃》部門會簽、報批等工作已經進行到最后階段,國家林業局力爭在年內實現《規劃》的批準出臺。
據國家林業局副局長陳鳳學在會上介紹,長江全流域已經列為國際重要濕地18處,建立了濕地自然保護區167處,國家濕地公園291處,其中252處濕地管理機構已經成為長江濕地保護網絡的成員。長江濕地保護空間網絡格局初步形成,流域濕地生態安全屏障初步建立。
編輯:guoai
相關閱讀
天津建濕地生態補償制度 土地每畝年補500元
為更好地保護濕地,天津將建濕地生態補償制度,生態補償范圍包括國家級和地方級濕地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沖區實施退耕還濕、退漁還濕工程流轉集體土地,實施生態移民,以及對濕地自然保護區實施生態補水的補償。【詳細】
尹偉倫:濕地生態功能與宜居城市建設
2017年9月2日上午,在河北衡水舉行的濕地園林與生態城市建設研討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林業大學原校長尹偉倫發表題為《濕地生態功能與宜居城市建設》的主題演講。他提出,要針對當前人類存在的問題加強生態環境【詳細】
寧夏劃定濕地生態保護紅線近200平方公里
記者從寧夏回族自治區林業廳了解到,近些年寧夏通過完善濕地保護法規、加強濕地保護區和公園建設、開展濕地產權確權試點等措施不斷加強濕地資源保護,目前已劃定濕地生態保護紅線面積198.03平方公里,并以水為脈塑造【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