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落葉景觀道 滋養城市觀感折射文化內涵
梧桐樹下的城市氣質
上海其他“落葉不掃”的景觀道路,如長寧區新華路的淮海中路至楊宅路段,以及虹口區的四平路大連西路至海倫路段,均透露出上海特有的城市氣質。
在沙永杰看來,上海最具價值的四類區域分別是外灘、衡復歷史風貌區、老式里弄和老城廂。其中,法國梧桐毫無疑問是衡復風貌區的標志。有趣的是,持有類似觀點的不僅是沙永杰這樣的專業規劃師,還有“搞藝術”的攝影家。
“能把上海歷史講清楚的三條路,一定是外灘、思南路和武康路。”上海市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海派攝影”代表人物陳海汶表示,上海作為中國最早接觸西方文化的城市,上海人對個體的認識非常敏銳。從小生活在風貌區梧桐樹下的上海人,對城市的認知也多了一層與世界的連接。
國家一級演員、話劇導演田水雖然是“新上海人”,但已經在上海居住了20余年。在她看來,上海的城市文化較早受到西方文化影響,時間甚至比梧桐樹的存在時間更長,因此,一代代上海人傳承下的城市基因中,就自然留存了西方文明中人與人之間善意的距離感。
“去餐廳吃飯,如果不是相互約好,即使是很熟絡的朋友,打招呼后也會各自就座用餐。”田水說,這樣為他人留出個人空間的默契,正是上海獨特的城市氣質之一。
卓越城市源自質樸需求
沙永杰介紹,持續15年的美國波士頓中心隧道工程,是波士頓人解決交通擁堵的世紀工程。這一城市交通路網更新的由來,正是因為上世紀80年代末,波士頓交通擁堵日益凸顯,市中心高架路對這一歷史名城的風貌也有所影響,人們便大膽嘗試,把主干道“埋”到地下去。
在美國另一座全球城市紐約,市中心曼哈頓的道路都較為狹窄,行人幾步路就可穿越一條馬路。這一規劃的初衷,則是為了方便人們在街區間步行,不用借助其他交通工具。
眼下,中國大城市從“兩輪”自行車時代全面邁入“四輪”機動車時代后,又重新回到了“兩輪時代”的風口。“摩拜單車”的當紅以及“落葉不掃”受市民追捧,都反映出人們對都市慢行系統的迫切需求。
沙永杰表示,同為歷史風貌區,衡復地區與外灘一樣,都有著比單純恢復道路場景更加重要的使命。“外灘需要恢復當初的金融功能,衡復地區亟待解決的是如何緩解居住矛盾。”
正如田水所說,“城市要往前走,總會有遺憾存在。”對于目標成為全球卓越城市的上海,風貌區的更新與治理,本質上與“落葉掃還是不掃”一樣,初衷都源自人們最質樸的需求——對自然、空間與美好生活的向往。
編輯:lianqi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