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 蒙草靠自身力量實現精準修復生態
2015年9月,國務院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中,指出:“大數據要在未來5到10年打造精準治治理,“構建服務民生體系”。然而,大數據如何才能做到精準治理,成為為民服務的有效工具呢?
蒙草種質資源庫——小草方舟
在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編寫的《大數據時代》一書中就曾表明:大數據有真實性、大量、多樣、價值及高速5個特點。大數據是指不用隨機分析法這樣的捷徑,對所有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因此,判斷結果精準的因素之一就是數據樣本的真實性。
通過馴化鄉土植物修復生態
與此同時,這種判斷結果的方法,在生態修復中也同樣適用。只有對生態信息有準確的判別,才能保障生態修復和諧自然。然而,如何獲得準確的信息呢?以土壤為例,講述真實數據的來源。
編輯:guoai
相關閱讀
摩拜大數據:開啟城市規劃新想象
為城市統籌規劃提供依據【詳細】
大數據治污 濟寧智慧城市建設結出新碩果
根據2017年山東省環保廳公布的省內1月份、2月份空氣質量排名顯示,濟寧市共有【詳細】
大數據時代引領智慧城市設計模式
智慧城市是城市發展的高級形態,需要經過持續的復合創新發展過程才得以實現。城市設計與科技的結合,不僅僅是解決城市問題,還將有利于城市發展,也將是未來發展趨勢。【詳細】
智慧城市建設亟待突破大數據瓶頸
近日在2017智慧城市論壇上,中國通信信息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表示,智慧城市發展首先會在一些新型基礎設施上發力,建立集中式的一體化的數據中心,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都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重點。【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