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與中國國家公園體制建設”學術研討會在上海舉行
近日,由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和上海市生態學學會聯合主辦的“生態文明與中國國家公園體制建設”學術研討會在上海舉行,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委派相關技術人員參加了研討會。
會議邀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孟兆禎、國家發改委社會司副司長彭福偉、國家林業局保護司司長張希武、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蘇楊、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中國代表朱春全等一批在該領域有深入研究的專家及學者,圍繞“中國國家公園體制與機制建設”“多學科融合的保護技術”“基于生態系統的保護規劃設計方法”等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與交流。
本次研討會通過35場報告和1個圓桌論壇形式展開,討論中與會專家一致認為應該堅持正確的國家公園觀,梳理了國家公園建設中遇到的縱向矛盾以及橫向矛盾,并從國際視野、歷史視野、國情視野三個角度去研究中國國家公園發展的必然性和規律性。同時總結了目前我國保護地建設存在的四個問題:一是對保護的問題判斷不準確;二是保護地分工不明確,自然保護體系不清晰;三是保護責任與保護收益不對等不匹配;四是自然保護機制不健全。會議討論最后形成了關于國家公園建設的四個對策:一是必須正確認識國家公園的核心價值與性質,建立科學的國家公園觀;二是從國家生態、精神、健康、安全角度改革國土管理體制,建立分工明確、結構合理的國土保護體系以及與之相適應的行政管理體系;三是應該積極探索中國國家公園管理的市場化、社會化機制,建立多元資金投入產出機制;四是建立國家公園品牌與生態資本優勢,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參加本次研討會不僅拓展了省規劃院技術人員的專業視野,更為該院今后積極參與陜西國家公園規劃建設提供了經驗基礎。
編輯:guoai
相關閱讀
生態文明建設應重視發揮碳匯作用
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事關“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詳細】
“生態文明大考”提升深圳綠色競爭力
因為受到污染,深圳灣曾飽受市民詬病。經過下大氣力治理,如今這里碧波重現,一度消失的黑臉琵鷺也回歸棲息,這片美麗的灣區成為深受市民游客喜愛的休閑健身之地。【詳細】
植物學大會落幕 用美麗植物照亮綠色未來
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在廣東深圳圓滿落下帷幕。會議舉辦7天以來,無論是主旨報告、公眾報告、衛星會議等學術活動,還是公益展覽、植物藝術畫展、實地參觀考察等公眾活動,不僅令各國科學家振奮不已,而且也讓公眾一起參與其中,共同“關心植物,關心未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