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的一切智慧活動里,最為原始樸素的是與生計有關的價值判斷和對資源的利用行為。為了生存繁衍、為了滿足自身的需要,人類不斷向自然索取恩惠,人們首先讓各種動植物資源為己所用,繼而奢望能更長久地擁有更多資源種類……不斷增長的欲望驅使人類對自然有了更多的認識和疑惑。
在這過程中,先民們了解到一些植物對人類有利用價值一些是有害的,并且給它們取個名字以便于信息交流。為了記錄、敘述的方便,人們又在文字描述基礎上配上了形象的圖畫,以便于更多人直觀地識別這些植物,植物繪畫就因此而產生了。
《本草圖經》插圖
從植物繪畫到植物科學畫
在中西方一些早期的醫藥或農業典籍中,植物繪畫就已經存在了,在描述植物形態的科學術語還不完善的時候,人們就借助圖畫來直觀地認識、鑒定那些重要的草藥、農作物,這對人們的生產、生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中國很早就出現了對植物物種的描繪畫,古代的藥典圖譜都有過類似的記載,它們都偏重于本草學、農業框架范圍,如1061年-1804年的《本草圖經》、《本草綱目》、《救荒本草》等。它們的記載都主要以實用為目的,僅限于辨認植物種類,缺乏對植物體各器官的形態解剖和生理功能方面的認識,以及系統性的描述和研究。
真正能稱之為中國植物科學畫的植物繪畫要追溯到十九世紀。在“植物分類學”傳入中國后,1922年馮澄如為《中國植物圖譜》《中國經濟樹木》和《樹木圖說》繪制了標準植物科學畫插圖,這時候中國才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植物科學畫。馮澄如先生毋庸置疑可稱為“中國植物科學畫的創始人”。
原始觀音坐蓮馮澄如繪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5 WWW.www.wewon1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