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全面推進“海綿城市” 重點建設751個項目
杭州全面推進“海綿城市”重點建設751個項目
從去年開始,杭州市對白沙泉進行了全面整治,老舊的城中村已經轉變為了一個嶄新的并購金融街區。而白沙泉的蛻變不只在于地面上的建筑,同時也在地下。近日,據杭州市建委(市海綿辦)介紹到,作為建設海綿城市的項目之一,白沙泉雨水收集與綜合利用系統將在今年年底正式建成。
白沙泉將雨水收集再利用
白沙泉位于黃龍商圈,面朝曙光路,背后就是寶石山。因為地勢的關系,每當雨天,雨水從寶石山上流到白沙泉里,再匯聚到曙光路上,對原本就繁忙的曙光路交通帶來了不小的影響。尤其是臺風天,這種情況就更加明顯了。
白沙泉綜合利用系統就是要將這些雨水收集和利用起來。首先在寶石山上設好截洪溝,并在地下埋設調蓄模塊。雨水順著截洪溝流入調蓄模塊,經過過濾井除去水中雜質,再在地埋式一體機改善水質,然后流入半山腰處的兩個調蓄池中,這兩個池子的容量分別是90立方米和240立方米。
儲存的雨水可以用于綠化的澆灌以及道路澆灑,同時還可以流入山腳下的景觀池中,既提高了這座新興金融街區的“顏值”,同時也能避免水資源浪費的問題。
“這是一次嘗試。杭州部分地區遇到短時強降雨就會出現嚴重的積水,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降雨量超過了排水系統的排水能力。像白沙泉這樣的系統能夠在全杭州鋪展開來的話,在雨水進入排水管網前先分流、儲存掉一些雨水,將有助于緩解城市積水的問題。”杭州市市區河道整治建設中心相關負責人說,這一系統以及其他海綿城市項目,另一個好處在于提升杭州的水環境,“水體污染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雨水將地面的污染物帶進了河流。而這個系統可以在雨水進入河道之前,提前對水質進行凈化”。
構建海綿城市空間格局
其實,杭州不少地方的市民已經感受到了海綿城市建設帶來的好處,曾是“大臺風大淹,小臺風小淹”的古蕩新村古苑公園,如今已改造成了海綿公園,小區居民告別了水淹的煩惱。
根據《杭州市海綿城市專項規劃》,未來杭州將在九個區范圍內,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計劃到2020年,杭州20%以上的城市建成區要達到年徑流總量控制率達到75%的海綿城市建設目標要求;到2030年,這個比例則要上升到80%以上。
從全市來看,杭州將構建“一芯、三軸、四片、多節點”的海綿城市空間格局。“一芯”即以西湖風景名勝區為綠芯。“三軸”指錢塘江-富春江、南苕溪-東苕溪、京杭大運河-大運河二通道-蕭紹運河三大水系通道,以及沿岸綠帶、濕地和其他生態用地。“四片”指中心城市內及近郊自然存在的大片農田、水域、濕地及綠地,分為東南西北4個片區。
按照規劃,近期杭州海綿城市重點建設白塔復興地區、杭鍋杭氧片區、之江新城核心區、鐵路北站單元、城東新城、智慧新天地、大學城北單元、臨平副城、蕭山城區改造和新建區等40個片區,安排海綿城市重點建設項目751個。
編輯:guoai
相關閱讀
云南首個開放式海綿城市濕地公園建成
近日,由中建四局五公司承建的玉溪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出水口濕地公園如期完工并正式向市民開放。【詳細】
南寧:海綿城市釋放綜合生態效益
自2015年以來,廣西南寧市從體制機制建設、規劃建設管控、系統治黑除澇、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等多方面扎實開展海綿城市試點建設工作。經過3年多科學、合理的系統性治理與建設,試點工作成效顯著,釋放出綜合生態效益【詳細】
青島舉辦“海綿城市規劃與建設實踐”論壇
2019年是國家海綿城市試點城市驗收的通過收關之年,也是完成十三五建設目標的攻堅年。2月22日下午,青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與青島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舉辦主題為【詳細】
襄陽市出臺海綿城市建設規劃
讓雨水自然滲透、就地消納,城市不再出現內澇。記者昨從襄陽市規劃局獲悉,《襄陽市中心城區海綿城市專項規劃(2016—2030)》獲市政府批復。【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