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中的虛實 自然中的迷宮
塔塔瑞拉松散的歷史調查喚起了人們對鋪路機和骯臟的(但令人印象深刻)土方工程的記憶。在文藝復興之初人們才開始意識到自己的愚蠢。當然,現代的景觀設計師已經解構了迷宮設計傳統的材料和方法。有些設計師是新原始主義者,他們喜歡使用一些列雕刻的混凝土螺旋,這種裝飾使用不到30年,但是看起來卻比迷宮坐落的那座小山還要古老。該迷宮是用鏈子連接的籬笆圍合的。起初進入迷宮的時候,是很通透的,但是越往迷宮的深處走越不透明,層層的鏈子相連的板子矗立在你面前,將人困在迷宮當中失去自由。另外一個例子是比利時的Gijs Van Vaerenbergh,這個迷宮大概是由高16英尺的鋼板圍合的迷宮,但是它是球形的,穹頂狀的片狀組件組成,游人經常會順著迷宮通道進入到庭院和廣場當中。藝術家奧拉夫·尼古拉(Olaf Nicolai)設計的迷宮使用亮綠色的掃帚苗這種植物,它就是法國環衛工人綁扎掃帚時用的植物。設計師將它用在移民居多的郊區城市公園當中;這是對文化所有權的一種質疑。還有一類鏡面墻似的迷宮,這種迷宮迎合了流行文化的社會學家打破介質環境或者自戀的無聊的心理。
薩夫倫沃爾登迷宮,位于英國埃塞克斯薩夫倫沃爾登,建于1699年。
風景園林中關于迷宮的設計很多,都是追求一種純粹的非線性空間,設計的手段可以非常抽象和多樣。有一個題獻給喬治·路易斯·博格(Jorge Luis Borges)的迷宮就是用組成作家名字的字母拼在一起構成的。在一個更加富有動態的景觀迷宮當中,荷蘭藝術家Lucienden Arend以株間距3英尺種植了200株白色的柳樹。隨著時間推移,樹木逐漸生長,它們變得越來越擁擠,內部的道路就會發生變化,創造出藝術家所謂的“移動的迷宮”。
塔塔瑞拉用了一些筆墨介紹了迷宮如何隨著時間推移改變其功能、體現其文化的,景觀設計師如何在迷宮的形式以及它對人精神的作用之間找到一些關聯。
位于比利時根特的迷宮,建于2015年。
編輯:guoai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