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讀懂中國園林
在仇英的《明皇幸蜀圖卷》中山之形皆為尖筍,極為夸張,說明此時的園林山已經不是真山,山水畫中之山與園林中之假山從此不分了!
這樣的狀況一直發展到北宋末年,中國的經濟政治中心轉移到了江南,中國園林的江南時代開始了。
自南宋以來,江南一帶成為我國文學與藝術的中心,“江南”一詞與風雅的文人生活,幾乎成為同義詞。這種情形到明朝末年發展到頂點,使江南地區成為中國后期發展的大熔爐,匯合為一種獨特的、大眾化的、世俗化的文明。在這里,中華文化已經沒有明顯的貴族與平民之分了,也沒有鄉俗和高貴之別了。儒佛道早已融為一體,理想與現實混為一談,宗教與迷信不再劃分。這樣的文明最恰當的象征就是江南園林。
所以小螞哥認為這樣的園林更為的包容與中庸,比如我們之前聊過的滄浪亭。
一面市井、一面山林。仿佛士大夫們并不在意是否真的處于山林之間,園林更多的走進了內心,稱為了一種內心的表達。
郭熙的名作《早春圖》巨石的形狀和遠山的形狀完全合一,排布方式和今天江南園林的假山非常相似。
而南宋這一時期還有一個園林不得不提,就是宋徽宗的艮岳。
艮岳作為一個宮苑園林,也受到了江南私家園林的影響,雖然沒有留下圖面資料,但從后人想象繪制的平面圖中,我們依然能夠感覺到江南園林曲折婉轉的布局方式。
之前小螞哥寫過很多關于江南園林的文章,有興趣的可以看看,這里我就不在啰嗦了。總之江南時期的園林有這么幾大特點:
一是面積小(大眾化了)
二是石頭的地位突出了(南宋之前皆為堆土為山)
三是水池變成了園林的重心(園中用水池把景色統一起來是江南園林最重要的貢獻)
四是園林成為文人生活之要件(園林不再是觀光享樂,而成為了生活環境)
今天我們看到了江南園林大多都是清末的,已經經過了多次改建,其形貌不是完全反應當時的真相,但在精神上,大體可以揣摩。
本來到這里我們也就大致講完了中國的古典園林,但偏偏中國的封建社會源遠流長,皇室帝王一直在折騰自己的宮苑園林,尤其是清朝,所以我們接著往下看。
可能是由于清王朝來自于關外,對于北京的炎夏氣候不能適應,所以清朝一直都有建設離宮園林(既能辦公又能生活)的傳統。而且清朝的帝王大多學養俱佳,園林建設已經沒有了古代奢華荒淫的模式,走向修身養性的方向。
所以清朝的皇家園林很有趣,一方面園林中有一整套完整的辦公場所,另一方面他們又向往山水生活。如果簡單粗暴理解的話,清皇家園林就像是故宮建筑和放大版私家園林的混合體。
比如圓明園的《方壺勝境》一整套完整的宗教建筑,方位形制都有講究,和周圍環境的關系已經不大。
同樣是圓明園《正大光明》是其正殿,我們仍然看不出建筑和環境的契合。
圓明園《武陵春色》
不只大家注意到了沒有,相比之前的皇家園林,清朝皇帝在興建園林上雖然興致頗高,但已經取消了那些為了迎接神仙眺望遠景而設置的樓閣,這使得請皇家園林雖然規模大,但完全沒有帝王的氣魄,這和上林苑的性格是完全不同的。
編輯:wanliyao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