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生態田園城市的內涵
針對當前城鎮化與城鄉發展面臨的問題,《國家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2014-2020)》中提到:以人為本,公平共享;優化布局,集約高效;生態文明,綠色低碳;文化傳承,彰顯特色。國家“十三五”規劃也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也提出了“一尊重、五統籌”的城市發展理念。
當這些新的發展理念逐漸變成城市發展的規律和共識,我們就需要更深刻理解現代生態田園城市的內涵,我將它分為五個方面:
第一,是確定城市發展的生態本底。體現底線思維,強化山、水、林、田的生態本底保護,基于定量分析方法,劃定生態紅線和城市增長邊界,引導城市合理發展。過去我們做城市規劃往往有多大的需求做多大的規劃,而現在可能反過來了:有多少的資源、生態環境容量,決定了城市能發展多大的規模。
第二,是構建生態化的空間布局模式。根據城市自身的自然基底,構建基于自然環境和生態特色的城鄉空間格局,形成“青山綠水抱林盤,大城小鎮嵌田園”的整體風貌。生態化的布局模式有多種形式,如帶狀、環狀、放射狀等等,但往往都因地制宜、尊重自然環境、尊重傳統文化,這也是生態田園城市布局結構的特色。以我們院做的都江堰總體規劃為例(圖一),規劃從災后重建的需要出發,尊重它的歷史屬性,以河為脈,以渠為界,構建“顯山亮水”的組團布局結構。同時形成放射狀的城鎮布局,與原有的灌溉體系相呼應,達到城市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目的。
第三,是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在以人為本的前提下,如何加強城鄉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構建不同層次的城鄉統籌生活圈,促進基本公共服務的網絡化、均衡化發展,讓農村的居民也能夠享受到現代發展所帶來的紅利。以洛陽新區城鄉統籌規劃為例,規劃結合新農村和農村新型社區建設,打造以公共服務配置和基礎設施改良為主導的城鄉一體化的推進模式(圖二),并不是要所有的居民都“上樓”,但會形成農村社區和生活圈(圖三),讓農民也能享受到現代生活帶來的便利,這也是我們促進社會和諧、促進公平正義發展的一個重要內容。
第四,是城鄉發展特色化。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都需要加強對歷史文化和地方特色的重視,在空間布局、建筑風格、歷史文化保護、標志性建筑等方面展示城鄉的多樣化風貌,彰顯城鄉特色。
第五,是城鄉統籌發展的制度保障。現在城鄉發展體制機制仍面臨很多問題,怎樣保障鄉村地區的特色發展,涉及到經濟產業政策、農村產權登記與土地流轉制度、戶籍改革與社保政策、城鄉規劃建設管理等政策制度的保障,需要我們在體制機制方面做進一步的優化和創新。
編輯:lianqi
相關閱讀
新型城鎮化等將成政府投融資主要方向
日前,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詳細】
“特色”引領新型城鎮化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就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我國城鎮化水平快速提高。十九大報告在回顧過去5年工作和歷史性變革時指出,我國城鎮化率年均提高1.2個百分點。【詳細】
著眼“新”的特質抓好新型城鎮化建設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以人為核心推進新型城鎮化,是實現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的必然選擇。我們要加大對新型城鎮化的理論研究力度,著眼【詳細】
寧夏出臺新型城鎮化“十三五”規劃
日前,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審議通過了由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牽頭編制的《寧夏新型城鎮化“十三五”規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