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智慧城市建設經驗及啟示
三、弗里德里希哈芬市
弗里德里希哈芬市是一座位于遙遠的博登湖畔的德國小城。2006年,德國電信在全國范圍啟動了T-CITY競賽,弗里德里希哈芬市經過兩輪激烈的競爭從52個參賽城市中脫穎而出。弗里德里希哈芬市也成立了專門的負責機構——弗里德里希哈芬虛擬市場有限公司,并于2008年改名為FN-Dienste有限公司。
與柏林、法蘭克福等其他德國城市不同的是,該市的智慧城市建設的領域更廣、項目也更多。2007年來,弗里德里希哈芬市已經在醫療、教育等領域啟動了超過四十個智慧城市建設項目,以下將重點介紹六個相對成熟且與老百姓日常生活關系密切的項目。
1、遠程診療
“遠程診療”是一個針對慢性心臟病患者的遠程監控的項目。通過利用互聯網、手機等ICT手段,患者可以定期將血壓、體重等監控數據從家里傳到醫院的遠程醫療中心。這樣,患者一方面可以持續監控身體狀況并提早確定潛在的風險,另一方面還可以及時得到醫生的建議并減少去醫院的次數。也就是說,該項目實施之后,弗里德里希哈芬市的老百姓就可以免去經常上醫院量血壓、體重的舟車勞頓,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
2、腫瘤會診
“腫瘤會診”項目是為了改善癌癥患者治療方案而啟動的。弗里德里希哈芬市醫院希望擴展與一家擁有聯合認證的乳腺中心業已存在的合作,并有意通過對治療圖片的數字交換來簡化雙方遠程協商和合作的程序。使用該項目后,參與會診的醫生就可以通過視頻會議共享相關的信息和經驗,并最終提出最好的治療方案。
3、獨立生活
為了應對日益來臨的老齡化社會,弗里德里希哈芬市啟動了“獨立生活”項目。該項目的服務對象是當地擁有行動受限困擾的居民,目標是提升上述居民的自我服務能力。通過在家里安裝一種特殊的裝置,行動不便者可以更輕松地使用一些服務,比如藥品、商品、食品的配送和看護,等等。也就是說,有了ICT技術的幫助,行動不便者可以(比以前)更長時間地呆在家里,即變得更加獨立了。
4、EDUNEX
EDUNEX是弗里德里希哈芬市為當地學校搭建的一個基于網絡的教育平臺。通過互聯網,師生可以進入該平臺查看相關資料并進行互動,這無疑增加了師生在時空上的靈活性。比如,生病不能去學校的學生可以在家里學習相關資料,老師也可以在任何地方上傳學習資料。該平臺還為學生提供了相互之間以及與老師之間交流的工具,如E-mail或者聊天論壇等。特別是,遠程交流的實現,可以使得同國外伙伴合作進行外語教學也成為可能。
5、在線幼兒園
“在線幼兒園”是基于互聯網的一個項目,可以幫助家長和幼兒園加強聯系。一方面,可以幫助家長為孩子注冊幼兒園,另一方面還可以幫助幼兒園加強管理。從2009年末開始,已經有37家幼兒園聯入該系統。通過互聯網,家長可以收集不同幼兒園的信息,比如地點、開放時間等,每個幼兒可以在網上最多選擇三家幼兒園。通過該系統,幼兒園可以更快、更輕松地組織生源和安排工作。
6、智能儀表
“智能儀表”項目啟動于2008年,其目標是為了幫助居民節約能源。最初,整個城區的大約350個志愿者家庭安裝了智能儀表,到2011年春天,弗里德里希哈芬市奧伯霍夫(Oberhof)和威德漢格(Windhag)兩個區的所有家庭全部安裝了這種新型智能儀表。安裝了智能儀表之后,消費者可以通過互聯網監控家庭的能源消費,對能源消費和能源價格等信息更加了解,并可以根據監控信息改變家庭能源消費習慣,從而實現期望的能源節約。
四、德國智慧城市建設經驗及啟示
1、專門機構
經考察發現,德國城市在建設智慧城市過程中,都有專門的機構負責。這些機構或者是政府部門,如法蘭克福的環保局,或者是政府特意成立的下屬機構,如柏林的柏林伙伴公司和弗里德里希哈芬的虛擬市場有限公司,其職責都是代表當地政府提出一些長期的、宏觀的規劃目標,并從市場上挑選最具吸引力并適合當地實際的智慧城市項目。因此,我國在建設智慧城市的過程中也應保證有專門的負責機構而不能是政出多門。
2、政企合作
為了更好地建設智慧城市,德國城市一般會選擇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即政府和企業合作的模式。合作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政府首先會在某個方面提出長遠的宏觀目標,并通過財政補貼的方式引導企業進行相關研究,最終從若干參與者中選出合適的合作者。另一種是像德國電信、西門子、寶馬等大型企業為了推銷本公司的某種產品或服務,會在全國范圍內選擇一個或幾個城市進行試點,符合條件的或對項目感興趣的城市會積極參加這些企業開展的試點競賽。因此,我國在建設智慧城市的過程中,也要發揮政府和市場兩方面的重要作用,政府不能對智慧城市建設大包大攬,而是在仔細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在某個時期要達成的目標,關于建設內容以及如何建設等具體細節問題應交由市場來完成。
3、多方出資
在德國智慧城市建設項目中,根據提出某項目標主體的不同,德國城市會有不同的資金來源,如歐盟、聯邦政府、州政府、市政府以及相關企業。如果是前三者提出目標要求城市完成,那么它們就會給這些城市一定比例的建設資金。比如,為實現節能減排,歐盟提出“力爭到202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少20%以上”的目標,并投資1.15億歐元幫助500多個城市進行節能建設。德國聯邦政府提出“電動汽車國家發展計劃”,并選取了包括柏林在內的4個州開展試點。在這個為期4年(截止時間為2016年)的項目中,聯邦政府投入8000萬歐元,柏林州政府投入6000萬歐元,參與企業投入6000萬歐元。因此,我國各城市在建設智慧城市的過程中,也可以積極爭取各方面的資金,比如中央資金、省政府資金以及有意愿參與本市智慧城市企業的投資。
4、因地制宜
“智慧城市”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它必將是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每個城市在建設智慧城市的時候應充分認識到其建設的長期性和復雜性,充分考慮當地的資源稟賦、經濟水平、產業基礎、信息化水平、市民素質等各種因素。德國各個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設雖然多集中在節能、環保等領域,但就具體項目來講,不同的城市絕對不會雷同。因此,我國在今后建設智慧城市的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當地居民需求和所需解決問題的迫切程度,進行統籌規劃,分步實施。
5、務求實效
自提出“智慧城市”概念以來,中國各地城市迅速展開了一場建設智慧城市的競賽。相比國內對“智慧城市”的追逐和熱捧,德國對“智慧城市”的認識更加理性和務實。德國人并不認為“智慧城市”有統一的模式,而且在建設智慧城市的過程中并未過多使用甚至幾乎沒有使用國人熟知的物聯網、云計算等新興信息技術,只要能夠促進市民生活質量改善和城市競爭力提升的工作即可視為建設智慧城市。因此,我國在今后建設智慧城市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市民生活質量的改善和城市競爭力的提升,而不能盲目跟風,做表面文章。
6、以人為本
通過考察不難發現,在建設智慧城市的過程中,“以人為本”的理念在柏林、法蘭克福等各個德國城市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在策劃某個智慧城市項目的時候,這些城市的政府會做仔細認真的前期調研,在此基礎上充分地考慮當地居民的需求,還會在項目實施之前選擇若干志愿者進行實際體驗,之后根據志愿者的意見和建議對項目方案進行修改完善并在更廣范圍推廣。因此,我國的智慧城市建設也應突出以人為本,要把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核心宗旨,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在城市生活中的物質需求、精神需求和感官享受,把提升市民的生活幸福指數作為城市信息化建設的核心目標,真正把百姓需求和幸福感受放在第一位。
編輯:lian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