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全產業鏈全程方案(4大案例)
2015年,浙江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特色小鎮產業定位著力聚焦信息經濟、環保、健康、旅游、時尚、金融、高端裝備制造等支撐本省未來發展的七大產業,兼顧茶葉、絲綢、黃酒、中藥、青瓷、木雕、根雕、石雕、文房等歷史經典產業,堅持產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和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
其中,對納入省重點培育特色小鎮創建名單的對象,對如期完成年度規劃目標任務的,浙江省按實際使用指標的50%給予配套獎勵,其中信息經濟、環保、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類小鎮按60%給予配套建設獎勵,對3年內未達到規劃目標任務的,加倍倒扣省獎勵的用地指標。在創建期間及驗收命名后,其規劃空間范圍內的新增財政收入上交省財政部分,前3年全額返還、后2年返還一半給當地財政。《意見》還明確,各地和省級有關部門要整合優化政策資源,給予特色小鎮規劃建設強有力的政策支持。
2
特色小鎮·北京篇
《北京市“十三五”時期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劃》指出,“十三五”期間,北京市將統籌規劃建設一批功能性特色小城鎮,提高小城鎮承載力,更好地對接非首都功能疏解,起到“橋頭堡”作用。
北京市將調整重點鎮規劃布局,明確各類小城鎮的功能定位,比如,平原地區的鄉鎮,位于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中部核心功能區”,將積極承接中心城和新城疏解的生產性服務業、醫療、教育等產業項目,打造一批大學鎮、總部鎮、高端產業鎮;西北部山區的鄉鎮,位于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生態涵養區”,將重點發揮生態保障、水源涵養、旅游休閑、綠色產品供給等功能,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健康養老鎮、休閑度假鎮;圍繞重大項目建設、重點資源利用,還將統籌規劃建設雪上運動小鎮、世園小鎮、環球影城小鎮、新機場服務小鎮、科技信息小鎮等一批功能性特色小城鎮,帶動農民實現就地城鎮化和增收致富。
3
特色小鎮·天津篇
天津市政府辦公廳發布了《天津市特色小鎮規劃建設工作推動方案》。根據該《方案》,到2020年,天津市將創建10個市級實力小鎮、20個市級特色小鎮,在現代產業、民俗文化、生態旅游、商業貿易、自主創新等方面競相展現特色,建設成一鎮一韻、一鎮一品、一鎮一特色的實力小鎮、特色小鎮、花園小鎮。
據天津市規劃院規劃師介紹,與以往示范鎮相比,特色小鎮具有四大特色:一是重運營、輕開發;二是重市場、輕行政;三是重顏值、低成本;四是重制度、輕藍圖。
目前,天津市各區相繼啟動編制特色小鎮規劃。武清區將打造電商小鎮、臺商小鎮、工業創新小鎮、創客小鎮、歐式風情小鎮、運河創意休閑小鎮等“市級特色小鎮”,以及自行車小鎮、絹花小鎮、泉州水城、津門首驛、東方馬都等“區級特色小鎮”;西青區中北鎮將打造產城融合特色小鎮,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無人駕駛汽車;東麗區華明高新區將建設制造業特色小鎮,打造智能網聯汽車生產基地,同時發展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新材料、工業科技打印等。
4
特色小鎮·河北篇
河北省計劃通過3至5年時間,培育建設100個產業特色鮮明、人文氣息濃厚、生態環境優美、多功能疊加融合、體制機制靈活的特色小鎮,對此提出了以下指導意見:
1、特色小鎮不是行政區劃單元的“鎮”,也不是產業園區、景區的“區”,一般布局在城鎮周邊、景區周邊、高鐵站周邊及交通軸沿線,適宜集聚產業和人口的地域。特色小鎮規劃要突出特色打造,彰顯產業特色、文化特色、建筑特色、生態特色,形成“一鎮一風格”;
2、建設用地面積1平方公里左右,聚集人口1萬至3萬人;規劃面積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旅游產業類特色小鎮可適當放寬)。
3、按照3A級以上景區標準建設。突出歷史文化傳承,注重保護重要歷史遺存和民俗文化,挖掘文化底蘊,開發旅游資源,所有特色小鎮要按3A級以上景區標準建設,旅游產業類特色小鎮要按4A級以上景區標準建設,并推行“景區+小鎮”管理體制。
4、要有明確的產業定位。特色小鎮要聚焦特色產業集群和文化旅游、健康養老等現代服務業,兼顧皮衣皮具、紅木家具、石雕、剪紙、樂器等歷史經典產業。
5、每個小鎮投資20億元以上,突出有效投資。堅持高強度投入和高效益產出,每個小鎮要謀劃一批建設項目,原則上3年內要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億元以上,其中特色產業投資占比不低于70%,第一年投資不低于總投資的20%,金融、科技創新、旅游、文化創意、歷史經典產業類特色小鎮投資額可適當放寬,對完不成考核目標任務的予以退出。
6、引進人才,創新特色產業,集聚高端要素。根據產業定位量身定制政策,打造創新創業平臺,吸引企業高管、科技創業者、留學歸國人員等創新人才,引進新技術,開發新產品,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建設特色小鎮公共服務APP,提供創業服務、商務商貿、文化展示等綜合功能。
編輯:lian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