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性遺產空間的再利用——中國大運河京津冀段和南粵古驛道
2014年中國大運河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在京津冀行政區劃內入選的遺跡河段包括:通惠河北京舊城段(0.5公里)、北、南運河天津三岔口段(71公里)、南運河滄州-衡水-德州段(94公里)。
大運河尤其是南運河,代表性價值體現在兩方面:彎道代閘和固堤防洪工程。彎道代閘是通過人工彎道對航道水面坡降作出調整,降低流速而利于航行,不建一閘而實現航道水力特性的調整。固堤防洪工程是堤岸加固保證堤防約束,體現中國古代以堤治河、以河治河的運河建造特點。
大運河在河北境內從東光、泊頭、滄縣、青縣進入天津市靜海,部分已經枯竭,現作為區域行洪排水河道。但大運河的壩、閘等水利設施還留存。1535年修復的滄州捷地等四閘、清末修建的連鎮謝家壩作為京杭大運河一部分,已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沿著古運河、古驛道留存下來的人工建造活動成果形成了“線狀歷史遺產”空間,現代交通的出現使這一系列歷史遺產多被遺忘,但現代小城鎮如果能夠合理地利用數千年留下來的歷史遺產,古為今用,對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增加城市吸引力依然是難得的文化資源。
實現古驛道、古運河的新價值途徑選擇是多元的。目前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河段為分散的空間布局,如果沿著傳統運河線路,利用各遺產區的空間,串聯非遺產區傳統河岸地區,從而形成貫穿運河兩側的步行戶外活動空間,在遺產區的外緣建設旅游休閑設施,大運河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價值將擴大輻射影響范圍至全線,從而形成京津冀文化、旅游和戶外運動一體化的載體。而目前在京津冀與大運河文化歷史相關的遺產利用未成為主角,1733年建造的“御制通州石道碑”龜縮于京通快速路一側,八里橋周邊的交通環境混亂生硬;燃燈佛塔即將淹沒在房地產高樓中。
古為今用,以敬意面對先輩的遺產,給予古驛道、古運河應有的珍惜和合理利用,才能創造具有歷史文脈傳承的城鄉環境。古驛道、古運河的新價值和意義將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在人居環境整治中找到創新點,結合古驛道、古運河整理利用,進一步增加城鄉建設的文化內涵。村鎮、小城鎮成為驛道戶外體育活動的旅游活動聚集節點,為小城鎮振興注入新動能。
2 與傳統古村落的修復、小城鎮的旅游產業發展相結合,增加就業機會,為其提供新動力;小城鎮重新成為宜居宜業之地,減輕大城市人口壓力。
3 傳統人工建造的線型交通空間成為鄉村旅游、戶外體育活動的載體,對城市人和居住在驛道周邊村民,可以通過古驛道提供戶外運動的線路以提高生活質量。
4 大城市通過古驛道、古運河對小城鎮、鄉村的能量傳遞有了新途徑,人流的流動自然帶來文化、科技、知識的傳播,促進鄉村的服務業發展。
5 散落于中華大地、象征著數千年傳統文化的歷史建筑可以利用古驛道串聯起來,提高可達性和觀賞的連續性,古車、古船等古代交通工具在古驛道、古運河再現,產生新的有觀賞價值的歷史景觀,中國古代交通環境的體驗使古驛道成為具有旅游功能的歷史遺產。
編輯:guoai
相關閱讀
探營廣州園博會:移步換景賞雅色 繡球簇擁廣州城
第30屆廣州園林博覽會將于3月24日至4月2日舉行,3月22日,記者提前探營廣州園博會多個會場花境,發現富有傳統和現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個區域特色的小園圃等已逐漸展露真容【詳細】
天津第32屆運河桃花節舉辦
3月17日,第32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如約而至。在北運河畔的桃花堤,微風輕拂,桃紅柳綠,人們三五成群地踏青、賞花,趕赴一場浪漫的春日之約【詳細】
海南大山泰景觀承建國家公園大門獲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領導肯定...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大門,陳俊霄向調研組匯報了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建設情況,章新勝對陳俊霄參與設計、海南大山泰景觀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國家公園大門(五指山)項目的創意主題【詳細】
海南首個園林式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開園
三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坐落在三亞市荔枝溝路殯葬服務中心內、烈士紀念園旁,于2022年3月開工,2023年2月竣工,占地600余平方米,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