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育種專家是‘巧婦’,那么種質資源就是‘米’,缺乏種質資源、沒有可利用的基因,即使育種專家的技術手段再先進,也是無米之炊。”農科專家們有著這樣的共識:誰占有種質資源,誰就占有育種的主動權;誰掌握新品種,誰就掌握了市場。
據了解,我省現收集保存農作物種質初步統計近5萬份,且有大量數目不詳的各類資源分散保存于各研究單位。然而,我省雖守著資源“富礦”,但資源保護卻差強人意。作為農作物資源最豐富的省份,云南至今還沒有一個為全省農業作物育種和種業發展提供基因資源支撐的種質資源庫。
“農作物資源保護的基礎性工作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缺乏穩定的財政支持;資源保存缺乏統籌規劃,不同部門和機構各自為政,尚未形成公共資源共享的有效機制;資源保護乏力,保存設施不健全。一方面農作物資源的收集還有很多空白,急待加緊收集和保存,另一方面農作物種質保存處于十分困難的狀態,一些已收集保存資源的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存在人為二次丟失的隱患;資源管理機構不健全,管理混亂,資源分散,造成資源重復收集、引進或流失;人才隊伍不穩定、結構不合理。”省農科院生物技術與種質資源研究所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中心主任蔡青研究員坦言,這些原因導致云南農作物種質資源基礎性工作遠遠滯后于國內同類、同期研究,在資源的保存技術和研究手段等方面處于較低水平,很多起源于云南的作物種質資源面臨大量流失的境地。
發展
加強保護利用向資源強省轉變
放眼世界,美國、英國、日本、意大利、巴西、印度等國家均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種質資源保護體系,全世界有近1300座種質資源庫,保存各類種質資源共計610萬份。我國作為世界上第二大種質資源保有國,近年來對農作物種質資源的保護也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國家先后出臺《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全國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0年)》等文件及規劃,強調對農作物種質資源加強保護利用。作為全球三大生物多樣性中心之一、多種作物起源地的云南,更需發揮優勢,奮發有為,加強對農作物種質資源的保護與利用,真正實現由資源大省向資源強省轉變,推動區域經濟跨越發展。
“首先要建立現代化的云南省作物種質資源庫。”蔡青認為,要充分發揮云南作物種質資源豐富、地理生態多樣以及毗鄰南亞、東南亞的區位優勢,建立新的作物種質資源庫,與國家種質庫形成資源互補,在發展云南高原山區農業生產、滿足糧食持續生產與供給中獲得高效利用,發揮其基礎性戰略作用。同時,收集和儲備周邊國家的農業生物和作物種質資源,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目前,該庫雖然已經納入規劃,但在設施設備儀器配置方面,還需有關部門支持。
“其次是建立云南省作物種質資源共享平臺。”蔡青建議,要通過高速信息網絡,將全省作物種質資源連接成一個整體,為廣大科技工作者提供大規模、跨地域、跨學科、全方位的共享環境,提高云南農作物種質資源利用率,開發優異基因用于生產,促進育種學科的突破性進展。此外,還應建立云南省作物種質資源管理委員會和云南省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平臺辦公室,設立項目技術組,按非盈利性機構運行機制進行管理。同時建立規范化的云南省農作物種質資源管理制度,避免我省資源流失,保障云南作物種質資源安全保護,有效管理,減少重復收集造成人財物浪費,實現農作物種質資源的有效保護和高效利用。
要釋放種質資源的“洪荒之力”,保護是基礎。農科專家們道出期盼:希望云南保護好資源,利用好資源,以種業的創新突破,推動高原特色農業轉型升級。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5 WWW.www.wewon1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