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日本媒體報道稱:“是因為(植物工廠的蔬菜)價格不敵露天栽培的蔬菜,而且初期必須投資大量設備成本,因此獲利始終難以突破。”東芝這座植物工廠主打的是一種類似于方便面的即食型蔬菜沙拉——“Salad Cafe”。在百貨店里,一杯重量為80g的這種蔬菜沙拉的售價為350日元,而露天栽培的同種蔬菜350日元能買1000g之多。
味崗源大拒絕向記者透露建造這座植物工廠的成本,也拒絕透露這座植物工廠這2年多的銷售業(yè)績。不過,他承認:“植物工廠生產出來的蔬菜并沒有成為高品質的商品。最主要的原因是和露天蔬菜在口感、味道等方面的區(qū)別并不明顯。”
另外,味崗源大還表示:“我們通過建造和運營植物工廠,獲得了許多寶貴的經驗。雖然我們的研究跟農業(yè)并沒有直接關系,但是可以把我們在照明、空調以及生產管理等領域的自有技術繼續(xù)靈活運用下去。”
只有不到3成植物工廠能夠盈利
去年10月,2016年日本最大國際農業(yè)及園藝機械展在千葉縣幕張舉行。跟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展會上只有松下(Panasonic)等寥寥兩三家公司在宣傳植物工廠技術。Panasonic的技術人員介紹說:“目前,日本國內70%的植物工廠都因為高昂的建造成本、電費等處于虧順狀態(tài)。我們的技術可以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不過,很少有人在這樣的展位前駐足。
成都商報記者根據日本設施園藝協會的一項調查發(fā)現,截至2015年3月,日本國內的“人工光利用型”、“太陽光、人工光并用型”以及“太陽光利用型”的植物工廠一共有400多座。其中,42%的經營者處于虧損狀態(tài),收支持平的經營者為33%,只有25%的經營者能夠盈利。
植物工廠遭遇挫折的征兆出現在2015年6月。當時日本國內最大的植物工廠運營公司“未來”(MIRAI)股份有限公司因負債11億日元,提出破產申請。這家公司由日本千葉大學與一些日本企業(yè)聯合成立于2004年,被認為是植物工廠領域的先驅。推動了日本國內的第三次植物工廠風潮。
雖然“未來”公司的最大日產量能夠高達2萬棵,但由于沒有搭建好銷售平臺,以至于60%的蔬菜最終被當成廢棄物處理。日本植物工廠研究會理事長古在豐樹警告說:“很多人,既不懂農業(yè)知識,也沒有事先搭建好銷售渠道,就盲目地參與了進來。跟栽培技術相比,營利的關鍵如何搭建良好的銷售渠道以及提高生產性。”這個研究會是日本國內專門負責植物工廠系統研發(fā)和普及的民間機構,古在豐樹曾經是千葉大學的校長。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5 WWW.www.wewon1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