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地生態系統碳交換的特征、時空格局及其驅動機制是陸地生態系統碳循環研究的核心內容,是建立和校驗生態系統碳循環模型、評價和預測森林在全球碳平衡中作用的基礎。元江稀樹灌草叢(Savanna)生態系統作為陸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其面積大(約占陸地生態系統面積的20%)和凈初級生產力高(約占陸地生態系統NPP的30%),在全球碳循環中扮演重要角色。開展Savanna 生態系統碳交換研究有助于進一步理解該生態系統在全球碳循環中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全球碳收支模型,為管理和保護該類生態系統提供支持。而在中國乃至東南亞,針對Savanna 生態系統碳交換的研究尚不多見。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博士研究生費學海在研究員張一平的指導下,運用生物調查法(Biometric method, BM)和渦度相關法(Eddy Covariance, EC),研究了元江稀樹灌草叢(Savanna)生態系統碳交換及時間變化特征,結果表明:
1)生物調查法研究結果表明,Savanna 生態系統凈生態系統生產力(NEP)為0.96 tC ha-1yr-1;
2)渦度相關法研究結果表明,Savanna 生態系統總初級生產力(GPP)、生態系統呼吸(Reco)和凈生態系統碳交換量(NEE)分別為6.84 tC ha-1yr-1、5.54 tC ha-1yr-1和-1.30 tC ha-1yr-1,其碳匯能力(1.30 tC ha-1yr-1)與全球Savanna碳匯能力(1.34 ± 1.58 tC ha-1yr-1)接近;
3)Savanna 生態系統NEE具有顯著的季節變化特征,88%的碳匯(-1.14 tC ha-1yr-1)主要出現在雨季(5-10月),而干季(11-4月)表現為弱碳匯(-0.16 tC ha-1yr-1);
4)Savanna 生態系統植被碳利用效率(Forest carbon use efficiency, CUE)為0.6,高于全球森林平均CUE(0.53)。
研究結果顯示,Savanna 生態系統處于碳脆弱的生態環境,容易受到人類活動和氣候變化的影響,因此Savanna 生態系統碳交換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及其機制仍需進一步研究。
研究結果以Eddy covariance and biometric measurements show that a savanna ecosystem in Southwest China is a carbon sink 為題,發表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上。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與云南省政府聯合項目(U1202234)、國家基金青年項目(41405143)、國家基金重大項目(31290221)、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XDA05050601,XDA05050206)等項目的資助,此外還得到元江干熱河谷生態站的支持與幫助。
元江Savanna生態系統碳交換年間及季節變化特征(其中NEE為負值,表示生態系統吸收CO2,在碳循環中扮演碳匯功能;陰影為雨季)
陸地生態系統碳交換的特征、時空格局及其驅動機制是陸地生態系統碳循環研究的核心內容,是建立和校驗生態系統碳循環模型、評價和預測森林在全球碳平衡中作用的基礎。元江稀樹灌草叢(Savanna)生態系統作為陸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其面積大(約占陸地生態系統面積的20%)和凈初級生產力高(約占陸地生態系統NPP的30%),在全球碳循環中扮演重要角色。開展Savanna 生態系統碳交換研究有助于進一步理解該生態系統在全球碳循環中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全球碳收支模型,為管理和保護該類生態系統提供支持。而在中國乃至東南亞,針對Savanna 生態系統碳交換的研究尚不多見。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5 WWW.www.wewon17.com